第116章 小考验(第2/3页)
李潇潇朝两位老师道别,和冯山上了车,轿车缓缓地调了个头,加速前进。
她规规矩矩地坐着,双手搭在膝盖上,大脑在飞快地转动。
这事情来得有点奇怪。虽然具体细节她不是很清楚,但她知道,这个项目是为了文艺研究,既抢救传统音乐,同时也引进外国电影。
后者早就开始了,但这又跟早期的内参片不一样。内参片虽然不公映,但也面对大院、部分单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能看到的。
但项目里的影片,观众更少,更加偏向于研究作用。
而抢救传统音乐,因为前些年传统音乐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但随着国家与许多外国建交,国外派遣文化交流团来华,展示国家文化,而华国的传统音乐被禁,为了文化交流,也因为意识到传统音乐的重要性,于是启动了这个项目。
项目里包括传统声乐、器乐节目的整理和改编,传统戏剧的录音录像等等,但不管是项目里的哪一种,李潇潇都感觉跟她没什么关系,毕竟她是演话剧的。
话剧跟传统剧目完全不同,连重合的地方似乎也都没有,她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项目的人会找上她。
不过,疑惑归疑惑,不管如何,她原本就是希望能替苗秀心和这项目牵线,现在她搭上了,再找机会推荐苗秀心,也起码有渠道了。
“你没有问题想问吗?”冯山转过头,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你比我想象中的安静。”
李潇潇回过神,眨了眨眼,反问:“我问什么都可以吗?”
“当然。”冯山说,“但我不一定能什么都回答。”
李潇潇:“……”
在她的印象中,这年代的人大多都是朴实的,这种俏皮的小玩笑,似乎没多少个人会开,她感觉这个人也许是去国外留过学的。
冯山又说:“我看过你的《蜕变》。”
“啊……”李潇潇想了想,问,“是去年在工农兵大学的那场吗?”
她在京市也就演过那一场,可虽然观众很多,但第一排坐的是学校邀请的嘉宾,冯山这种身份的,应该在第一排才对。
可是,当时她因为找周志鸿,把第一排的人来回扫了几遍,把第一排的人都记住了,里面可没有冯山这号人物。
那就是他当时没坐第一排了?
李潇潇正想着,冯山就揭晓了谜底:“不是,是在去年十月份。”
她一愣,去年十月份,那岂不是在光州看的她有点意外地问:“冯老师之前也在光州工作吗?”
“不……”冯山说,“我是从京市特意去光州看的。”
李潇潇睁大了眼睛,张了张唇,半晌后笑着说:“谢谢冯老师捧场。”
去年《蜕变》在光州市上演后,被羊城日报报道过,当时也有很多兄弟文工团到光州文工团学习,随后话剧热兴起,也有许多外地的观众特地赶过来,听说最远的是特地从东三省那边过来的。
只是,李潇潇没想到,这位冯山老师也是。他的工作应该很忙,居然还特意抽时间来光州看,也是不容易。
李潇潇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希望我演的没让冯老师失望。”
冯山忍不住笑了笑:“我看的那场,你不是主演。”
李潇潇:“……”
她记得那会儿光州文工团算上她,一共有三名主演。
因为他刚才说“你的《蜕变》”,所以她才以为他看的是她主演的场次。
李潇潇脸上一阵尴尬:“嗯,其实当时光州市文工团的演员同志,大家都是一起练习的,舞台表现也都很稳定。”
冯山也不逗她了,直接说:“我的注意力不在主演上,我是去听《蜕变》的配乐的,还有里面的人声音效,这两方面都很创新,同时也跟古典音乐有相似的地方。”
李潇潇一愣,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她脑海中闪过,她隐约猜到冯山来找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