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50章(第3/3页)

虞淮安在殷承玉对面坐下,见他岿然不动的模样,捋了捋胡须道:“看来太子心中已经有数了。”

他本是察觉了如今这波暗潮里的异样,才想来提醒一番。但此时看殷承玉胸有成竹的模样,反而是他多此一举了。

殷承玉将残局的最后一子摆完,不紧不慢抬眸来:“祖父此行,除了提醒,还想劝孤不要去吧?”

平叛军大败在意料之中,殷承璋虽武艺尚可,但实在没什么头脑。

安远侯居他之下,听他行事,便是有几分本事,也难成气候。

唯一蹊跷之处,是殷承璋竟出了事。

以文贵妃之谨慎,放殷承璋出来之前,还特意安排了安远侯保驾护航,像抄小路夜袭这样危险的事情,安远侯是绝不会放殷承璋冲在前面的。就是安远侯出事,殷承璋也不可能出了事。

而且送信的时机也有些奇怪,山东到望京,信使沿途换快马,一趟也就两三日功夫。

禁军惨败,殷承璋下落不明。消息却迟了四五日才传回来。

实在反常得很。

再加上忽然有朝臣提议太子亲自赴山东平乱,便叫殷承玉生了警觉。

山东眼下正乱着,他若亲往平叛,兵败为叛军所杀,着实合情合理。

“若真是陷阱,此时山东定然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着殿下去了。”虞淮安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殷承玉却与他的看法不同,他替虞淮安续上一盏茶,冷声道:“但还有句话,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以他对殷承璋的了解,殷承璋定然没有这样的脑子。想出这个主意的,不是文贵妃,就是安远侯。

他们想趁机要他的命,而他也正想将计就计,弄假成真。

既除了一个对手,还能顺道平息山东动乱。

见虞淮安还欲再劝,殷承玉沉声道:“外祖父的担忧孤明白。但孤此行,不为平叛,只为山东百姓。”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