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敌对(第2/3页)
幸好这个时候,前往东邑赈灾的部队回来了,前后历时快一年,把所有灾民安排的妥妥当当。
新家也建好了,路也修好了,田里也种了庄稼,发下去的赈灾粮也足够灾民撑到秋收后,实力演绎了什么叫教科书式赈灾。
金銮殿上,王宽高声唱道:“梁国公之子徐阐运筹帷幄,妥善安抚灾民,今擢升其为城门领。”
城门领是大成朝官职内的从四品武职京官。
“宋国公之子徐芜踏实肯干,擢升其为吏部郎中。”正五品文职京官。
二者虽然品级暂时不高,但都是握有一小部分实权的了。
徐阐,徐芜心喜,面上不露分毫,“微臣,谢主隆恩。”
两人为堂兄弟,但官职却是一文一武。
李阁老抬眸飞快扫了一眼天蕴帝,年轻的圣上心中颇有章程了。
天子封赏了东邑赈灾的两位主要人员。之后轮到其他人,通通分配进了六部。赵锦州也在其中,分去了兵部,直接从主事做起。
下朝后,一群人高高兴兴回家,那厢徐家兄弟刚回府,天子的赏赐就下来了。
徐阐跟家里人说起此事,不想梁国公听罢却是叹息一声。
“阿阐,之后明面上,不止明面,私下你也跟你芜弟远着些吧。”
徐阐蹙眉:“父亲。”
梁国公望着他:“听为父的。这也是皇上想看到的。”
徐阐经父亲一点,很快明白过来,脸色有些不自在:“皇上他……不信我们?。”
徐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升官的喜悦也退了去。
宫里,徐太后也得到了消息,她说不出是什么心情,最后只叹道:“炽儿真的长大了。”
连她这个做母后的,都看不清儿子心里想什么了。
赈灾事情告一段落,朝中无大事发生,百官把目光投向了天子后宫。
“催婚”的奏折接连不断地呈上来,这些重复且无多少意义的折子,按理在内阁时就该被按下。现在却呈到了他面前。
天蕴帝很难不怀疑这是内阁的意思。
而天蕴帝去后宫给太后请安,也被徐太后催了。天蕴帝有些无奈,但也知道此事躲不掉,就让太后帮他挑选适龄贵女。
“先生不知,朕实在无心男欢女爱。”天蕴帝好不容易得空歇会儿,跟秦遇抱怨。
秦遇耐心安慰了一通,然后两人又说到正事上。
天蕴帝:“农田水利法?”
秦遇点头:“其实就是一种奖励制度。”
顾名思义,当百姓在农业水利方面提出切实有效的法子,朝廷经过核实之后,会给予奖励。
这种奖励,不仅仅是金银钱财,若是小偷小摸的犯人,具体规定为坐牢不超过两年的人,提出法子,可减刑或者当即出狱。
若是平民百姓提出有大用处的法子,最高奖励可授官。
这其实是变相鼓励【工、农】,这二者起来了,整个社会才会动起来。
而且,这项政策事关“民生”,遇到的阻力会小很多。就算有,也可以义正言辞怼过去。
为民谋福,合情合理。
只是什么都有利弊,为防有人中饱私囊,还要再合计合计。
数日后,天蕴帝派人把自己看好的臣子召来商议,隔日天蕴帝在朝堂上推行此法。
有人反对,偏向新帝的臣子就把对方怼回去。
皇帝也学聪明了,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行,必须带“人手”。
秦遇看着朝堂上的口舌之争,这些臣子们吵架,嗯,也挺有意思的。
之后某天,秦遇收到了一封请帖,“户部员外郎桓清?”
原来是状元郎啊。
请帖上,桓清说这次休沐日在城郊举行曲水流觞,恳请秦大人能赏脸。
秦遇回想他曾经参加曲水流觞,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他对管家道:“你派人去回一声,就说本官会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