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无边灵台诸界集,凌云壮志自修矜(第2/4页)

几年前,裘千仞开始跟金国勾结,庞负岳苦劝无果,又刚好探听得杨将军后人的线索,这才索性弃了铁掌帮,只身过江。

可惜等他找到杨家庄这里的时候,才知道,那位杨再兴将军的曾孙和他结义兄弟一时义愤,杀了个当地的富家公子,不敢拖累庄里的人,已悄悄迁走了。

这一下人海茫茫,却要到何处去寻?

庞负岳只恨来的太晚,却也无计可施,只好在这里住下,盼望哪日杨、郭二人回乡探望邻里故交,能够相遇。

杨安国已把那几张信纸粗略看了一遍,说道:“我知道师父终究也放不下铁掌帮,这或许是个大好机会,我这就回家打点一番,随师傅一同过江。”

他这话自是一片纯孝之心,庞负岳听罢,却面露不悦之色,呵斥道:“糊涂!”

“我教你兵法,练你智谋,你也确实长进不小,只是每到了一些关键的时候,反而有些进退失措。”

“我且问你,你随我过江有什么用处,你是武功比我高,还是智计比我深,又或是比我更了解铁掌帮?你若走了,这几年辛苦拉扯出来的上千弟兄,又该如何?”

这位曾经的铁掌帮长老,看起来不过是年过四十,一身的书卷气,头顶方巾,样貌清癯,纵然带着护腕做了劲装打扮,训起人来的时候,还是一种私塾先生的感觉。

杨安国不敢反驳,讷讷的应着。

庞负岳缓了一缓,道:“我看金国雄心日衰,远不如六十年前,骄横之气却更胜当年,举国上下的风气都是如此,不出五十年,或有灭国之象。”

“山东各州地大物博,你既然胸怀壮志,更应该好生经营,伺机而举。不该因小失大!”

杨安国转念一想。他这几年结交的上千名弟兄之中,已经有两百多个在庞负岳的指点之下,装入了天械,越发骄傲,酒后总有三两句话,嚷嚷着要刺杀狗官,寻个快意。

这般人心浮动,如果他待在这里还能安抚得住,若是他走了,只怕不久之后,这伙人就要动手。

然而金国军卒号称百万,又哪里是现在他们这一点人就能撼动的……

杨安国念及此处,冷汗津津,对庞负岳的训示万分心服,道:“但师父当年孤身而来,如今又孤身而去,弟子岂能心安,总该有人照料,不如我让李全兄弟陪同?”

李全天生力大如牛,十七岁时就打造了一杆铁矛,六十斤的兵器挥舞如轮,引以为附近数县勇力第一,沾沾自喜。

当时庞负岳初来乍到,李全不肯服他,见他身材单薄,就叫他举起那铁矛试试。

庞负岳如见小儿玩闹,微笑以应,单手举起铁矛,一抖之下,竟然让铁矛如同软鞭一般,首尾相连,形同一环。

一刹那间,长矛再度挺直时,空中如同响了一声炸雷。

从那以后,李全对庞负岳言听计从,奉如亲父。

庞负岳却又摇头,犹疑了片刻,笑道:“让四娘跟我走一遭吧。”

杨安国一听,笑道:“对了,还有妙真。”

四娘妙真是杨安国的妹妹,年纪虽小,却胆大心细,尤其是武学上的天资,叫庞负岳赞不绝口。

昔日杨安国和李全装入天械之后,满腹新奇,见到什么都想炫耀一番力气,就各自举起石磨石锁,焚灯继昼,演练不休。

杨四娘嫌他们吵闹,扰得邻里不得安宁,以纯然少女血肉之身,拿一根竹竿,就把他们两个挑进了池塘。

数月前,她装入将军踵之后,也在夜里拿竹竿击树穿石,杨安国和李全一起去劝,拿出自己的前车之鉴笑她,又被她一竿子扫进池塘里。

她听说能跟师父一同去江南,转瞬之间就给自己装了个小包袱,拿竹竿挑着要出门。

杨安国在旁边看着,怨道:“四娘就这么想离家?去年杨九夏的妹子出嫁,不舍她哥哥,哭得泪眼涟涟,哪像你这么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