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286章 在所难免(第2/2页)

“董卓麾下,又当如何?”董侯遂问。

车骑将军吕布,起身答曰:“回禀陛下。臣,窃以为。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言下之意,董卓麾下将校,皆身不由己,奉命行事。若不分取舍,悉数以谋逆罪名而特赦,反使其自疑。所以,不做区分,悉数赦免,绝非上上之策。

董侯追问:“车骑将军以为,当如何行事。”

“罪其首恶,赦其从众。”吕布答曰:“诸如麾下西凉大人,皆罪其罪。”

“若罪首恶,而乱军心,又当如何。”董侯再问。

“以万岁坞中财物,班赐公卿、将校,足安其心。”吕布深知西凉人秉性。

董侯轻轻颔首,又问王允:“太师,以为如何。”

“不可。”王允言道:“此乃剑客之言,非出将军口。”

此言一出,百官愕然。

吕布脸色,可想而知。

事实上,吕布进言,乃为王允解忧除祸。只需将原先忠于董卓的西凉将校,悉数革职查办。留其性命,全其家小。再犒赏三军,笼络军心。十万大军之祸,迎刃而解。却不料,王允非但毫不领情。反以江湖草莽相辱。

王允就事论事,未觉不妥:“无功如何赏,无罪焉能罚。《书》曰:‘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今王敬之哉!’《韩非子》亦曰:‘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诸(宗)王不敬,士民不死(效命)。如何取信关东?”

乱世用重典。不可和稀泥。

王允所患,仍是关东。

王允着眼,与合肥侯,可谓“所见略同”。洛阳八关,十万守军。半数出自关东。只需结好关东豪强世家,军心自安。若赏罚不信,激起兵乱。再被有心人,推波助澜,洛阳危矣。

又谓“见仁见智”。

吕布之言,乃着眼于西凉众,亦无可厚非。

只是,董侯并百官,皆始料未及。同掌朝政,诛董首功二人。竟生间隙。

一文一武。若王允、吕布,暗生不和。恐非朝廷之福。

虑及此处,太傅杨彪,忽生慨叹。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