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一百一十四章(第4/9页)

而且这两人对大唐的忠心,毋庸置疑。

经得起历史考验。

武媚娘对苏大为这番布置十分满意。

“以高侃为总管,征召辽东各族为仆从。以黑齿常之和沙吒忠义入百济,从侧翼牵制新罗。以刘仁愿和程务挺从海路直击新罗首府。

再以娄师德、王孝杰等人,扰乱倭国,使其无法助新罗。

整个战略,出兵不过两万,而且以荆扬提供。

善!大善!”

武媚娘回头看向李弘:“圣上,你以为如何?”

李弘早已喜不自禁,忙道:“儿臣之见,就依苏郡公之策行事。”

武媚娘微微颔首:“不错。”

她转向苏大为:“辽东的事定下了,西域却又如何?”

凡事必有轻重。

相比辽东的癣疾之患。

西域方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曾经强大的波斯国,在大食的攻势下,已经土崩瓦解。

连波斯总督都内附大唐。

而大唐在西域已经接连两败。

关中又逢天灾,赈灾尚未结束。

远未恢复元气。

就算是想抽调兵力,也无力可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不光令满殿文武重臣头痛,令李弘头痛。

就连武媚娘,也为此大伤脑筋。

总不能新帝刚继位,便被大食人打到西域打破四镇和安西都护府吧?

到那时,新政权的合法性,还有朝廷,必受质疑。

天下必生动荡。

武媚娘虽然渴望权力。

却也不希望,大唐衰败在自己手中。

“苏郡公,可有计策安定西域?”

面对武媚娘的询问。

李弘充满期待的眼睛。

左右宰相,以及四周六部官员,各军将投来的目光。

身边程处嗣、苏庆节、程务挺投来信赖的眼神。

苏大为并没有急着回答。

而是走回到西域这一片的沙盘前,缓缓踱步,似在沉吟。

西域的情况不好办。

若关中这几年没有受灾,倒是能抽调力量,征召人手往西域。

但眼下,关中疲弊啊。

就好像后世那个日夜一样。

天灾骤临。

古之豫州一日夜间,下的雨量等同于过去大半年的雨量。

一个小时内,便降下不亚于一百五十个西湖的水量。

这是天灾,非人力所能改变。

而迈过千年时光。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在关中,也同样发生这样的暴雨。

而且是持续半年之久。

粮食绝收。

洪水肆掠。

外洪加内涝。

好不容易等洪水退了,又变成干旱。

人力有时在大自然的力量下,如此缈小。

气候千年一轮回。

从小冰河到极热,一直反复更迭。

难怪古人说天地如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如铜。

人在天地之间,在大自然反复肆掠下,岂非就是炉中丹药,被反复淬炼吗。

摇摇头,他将心神,从这些联想中抽离出来。

人在局中,也要学会暂时把情绪抽离出来,在局外看这些问题。

如此才能最理性。

眼下急需解决的虽然是西域方面的军情。

实际上问题的本质在于大唐内部出了问题。

这问题既有天灾,更有治理问题。

在李治朝早期和中期,大唐的治理是高效的。

但是在李治朝末期,一些乱象频发,朝廷的秩序已经隐隐有失控的迹象。

否则光凭一个天灾,难不住光耀万年的大唐。

苏大为继续想下去。

自己固然是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根本缘由,即不是作为大唐臣子,而是作为一个大能。

一个想要突破一品,迈向更高层次大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的是了断因果。

待天劫降临时,可以了无牵挂,殊死一搏。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