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论战(二)(第2/3页)
仔细想想,除了佩服李治的手腕,没有别的想法了。
这时间节点拿捏得,简直了。
出神入化,这便是出神入化的帝王术。
“既然王文度是陛下的人,那此战他应该不会拖后腿才是。”苏大为道。
“阿弥,这你可就想错了。”
安文生晃了晃手指头:“对陛下来说,对付西突厥,并非是此战最重要的目地。”
“什么?”
苏大为吃了一惊。
“什么意思?此战不为灭西突厥阿史那贺鲁,那还有什么意义?”
安文生抚掌大笑,一副我就知道你猜不到得意劲。
“装逼犯,你再装,嘿嘿,试试。”
苏大为把脸一沉,冷笑两声。
安文生脸上的笑容一僵,摇摇头无奈道:“阿弥,你这就没意思了啊,你还不让我得意几分,也罢,我这就与你说明白,此事……”
安文生娓娓道来。
对于大国来说,其患不在外,而在内。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这是帝王之术。
古今同理,这个理念,并没有错。
就好比前隋来说,经历数次征高句丽的失败,折兵数十万,民相饥,死伤百万。
最后让大隋崩塌的,也不是什么高句丽,而是内部群雄逐鹿。
对于像大唐这样广袤的大帝国来说,哪怕是对外征战连续大败,哪怕会伤筋动骨,也不可能令其崩塌。
李治深谙帝王之术,他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虑过的。
仔细看他近几次的动作,就会发现,其节点控制,堪比节奏大师。
从派苏定方对高句丽用兵,到派程知节征西突厥,到废王立武,每一步,单独看都没什么问题。
连起来看,便像是围棋里的“势”。
“其实朝中相争,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凶险,之前房遗爱之案,长孙无忌的手伸到了军方,借故或杀或贬,已经处理了一大批将领。
大概是这件事刺激到了陛下。
此前征高句丽表面上看着是不顺,但实际上……又何尝不是陛下在投石问路呢?
军中何人可用,何人在拖后腿,可不就一清二楚了?
接着又是突厥狼卫在上元夜突袭长安和皇宫,给了陛下动武的借口。
也就有了这次程知节率军征西突厥。
大军出征,就在这个时间点,陛下突然变得强硬,强行废后,再立武后,并缢死了前皇后王氏、前淑妃萧氏,嘿嘿,你品品。”
苏大为一时哑然。
仔细想想,他抬头道:“你是说,这军中……”
“必然有长孙无忌倚仗之人。”安文生轻轻拍着桌子叹道:“这是阳谋,若长孙无忌强行将自己的人从征西军中摘出来,只怕灭了西突厥,陛下会提拔一大批新将领,长孙的人,便无立足之地了。
所以长孙无忌便默许了。
可他没想到,陛下绝然会这么狠,不动则已,一动便是天崩地裂。”
苏大为长呼了口气,彻底明白了。
“长孙无忌没料到陛下会选在这个时候动手,他在军中必然有亲信,如果此次征西突厥不参加,便是输。他一算错的,便是陛下的绝决。
现在回头看,不管长孙无忌怎么选,只要他不敢……
无论如何都是输定了。”
不敢,自然指的是做那种改天换日之事。
别说长孙无忌没这个勇气,哪怕他敢,也是必死的局面。
之前苏大为并没有细想,可现在听安文生把整件事复盘,其中的谋算,心机,更令他感到心惊。
除了暗惊李治手腕高明之外,已经想不到别的什么词了。
只是,不知道在整件事中,武媚娘起到了什么作用。
按后世史书上的记载,自己这位武姐姐,应该是李治的政治盟友,和左膀右臂。
这么大的事件里,没有武媚的智慧参与其中,苏大为不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