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第2/4页)
当时的汀州,因为密林极多,所以很多其他地方的失去土地的农民,都千方百计地移居到了这里,开荒种地,试图躲过官府的盘剥。
然而很不幸的是,乾太祖刚刚带着家人躲进密林里没多久,福建省府就接到了朝廷下发的打造五百艘东征战船的任务,而且限令他们要在一年之内完成。
而当时的福建还承担着为正在建造的皇陵提供木材和石料的任务,所以就算是把抽丁的数量提高到四抽三,也不一定能凑够那么多的劳役。
于是福建的官员就把主意打到了乾太祖这些躲进深山老林之中的普通百姓身上。
所以没过多久,省府便集结了上万兵马,试图将这些普通百姓全都抓回来做劳役。
看着费尽千辛万苦才重新建好的房子就这么被官兵一把火烧了,乾太祖忍无可忍,当天晚上就带着被抓的百姓一起反了。
因为福建百姓本就民不聊生,所以他发动起义后,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几万人。
在他的影响下,其他诸省的仁人志士纷纷起义,相互呼应。
等到朝廷反应过来的时候,东南诸省的起义军已经成了气候。
朝廷随后就开始集中大批军队围攻东南,而在其他起义军或被歼灭或被打散的时候,乾太祖采用了年仅十四岁的仁端太子的建议,采用流动作战的方法,昼伏夜出,声东击西,使元军疲于奔命,并不断吸纳其他起义军的残兵,扩大实力。
正所谓父子同心,其利断金,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起义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并最终在二十年后将蒙元赶出了中原大地,并建立了乾朝。
但是残元朝廷并不甘心,即便退回了漠北,也依旧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
直到十年后,残元皇帝驾崩,新帝登基。
这位新帝似乎没有他的父辈那么大的野心,只想着老老实实做自己的偏远皇帝。
所以他直接给乾太祖送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和乾朝结为兄弟,以后和平共处,并邀请乾太祖和仁端太子前往大乾和残元的交界处戎城会盟。
当时的中原大地,因为连年征战,早已民不聊生。
虽然经过了十年的休养生息,但是民生远远还没有复苏。
所以当时的朝廷也不希望和残元再起兵戈。
因而朝廷最终还是选择了答应残元新帝的邀请。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这就一定不是残元的阴谋,所以为了以防万一,最后还是仁端太子力排众议,代表乾太祖去参加的会盟。
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的担心竟然成真了。
残元真正目的并不是和大乾和谈,而是为了除掉仁端太子。
因为他们早就猜准了最后来参加会盟的一定会是仁端太子,因为仁端太子一向仁孝,所以他不可能答应让乾太祖以身犯险,来参加会盟。
而在他们看来,只要除掉了仁端太子,大乾就不足为虑了,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大乾的那些开国功臣已经死的死老的老,就连乾太祖也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坟墓里。
所以他们联合了草原各部,又勾结朝鲜、倭国等小国,齐集了三十余万兵马,等到仁端太子一到便一齐围攻戎城。
当时还是五皇子的元平帝奉命带兵救援仁端太子,却因为被叛徒出卖,同样身陷险境。
最后还是仁端太子趁他不备,打晕了他,然后独自带人引开追兵,这才救下了他。
但是仁端太子却为了不成为残元的俘虏了,在兵力消耗殆尽之后,跳崖自尽了。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荡。
当时已怀胎七月的仁孝太子妃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悲痛欲绝之下,直接早产了。
加上她年纪本来就已经很大了,所以孩子刚刚生下来,她也撒手人寰了。
一夜之间,儿子儿媳全都没了,乾太祖直接就疯了,不顾自己已经七十岁高龄,亲自带兵横跨戈壁讨伐残元,并在次年彻底击溃元军,俘虏五万余人,残元皇室包括残元新帝在内大半被俘,只有残元新帝的弟弟带着少数人马逃去了更北方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