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论战(1)(第2/2页)

小旭见他半天没吭声,好奇道:“你看什么呢?”

许非把报纸递过去,她瞧了瞧,笑道:“好靶子,好靶子。”

“什么好靶子?”

“人家点名批评,你反击回去,一来二去热度不就有了?”

“诶,我可没那个心思!”

“少装蒜,瞧你那眼神,指不定正谋划这个呢。”

“啧!”

许非忍不住揉她的脸,“你说你这么聪明干什么?”

“放开我……唔……”

他吧唧亲了一口才松开,道:“不过这次不容易,人家文章写的好,说的也有道理。胡同确实存在地域缺陷,我得好好想想怎么喷,啊呸,怎么讨论。”

……

这篇文章引起了一些骚动。

以前喷胡同的,都往情景喜剧的形式,或内容不深刻上走,结果被啪啪打脸。后来就没人说了,但看不惯的仍然看不惯。

文章作者或许没有恶意,人家也承认胡同内容强大,但从普通话、方言、南北差异这个角度讲,就有些新颖了。

符合主流观念啊!

要知道,国家在文字和语言上经历了非常激烈的改革和思考。

先说文字,单讲建国后。

1964年,国家颁布《简化字总表》,共2236字,也就是今天通行的简体字。

又搞出个《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这根本就不叫字了,比如雪,没有雨字头,只剩下半部分。

蛋,变成了旦。

傅、副,都变成了付。

动乱结束后,二简字很快被废除。但国家想继续改革,甚至某些干部想直接废除汉字,用拉丁化拼音代替——这是民国时期就有的说法,某些大名人就倡导过。

幸亏这些都没成功,不然我们今天写的可能是偏旁部首,或一些字母了。

文字和语言是一体的,1985年国家才统一思想:要大力推广普通话;汉字是国家的法定文字;拉丁化拼音只作为语音符号使用。

同时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共2235字,只对第一版中的6个字做了调整。

跟着在86年,推广普通话活动在全国铺开。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胡同的方言非常扎眼,只不过之前都被它的形式内容吸引,还没人掰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