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六月(第3/3页)
薛宝钗没有受到过多批评,却也没有赞扬,讲真,宝钗的戏份在87版确实很少。
最集中夸赞的,是探春线。
“编剧大胆尝试了一条新线索,丢失了一桩好姻缘,转被送去和亲,初觉不合情理,细想却在情理之中,且对应前文诸多铺垫。”
“在探春远嫁这场戏中,机位和拍摄角度代替全剧过分倚重的文学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环境空间造型介入情绪,和人物心理活动紧紧扭结在一起,使这个人物的处理卓而不群。”
“续作改编的部分,除探春线外没有任何闪光之处,且一些重要人物的行为和关键情节发展缺乏令人信服的逻辑根据,有的甚至不符合人之常情。可以说后6集的创作基本上是失败的。”
贾环、妙玉、紫鹃、尤三姐、湘云、秋桐等各因形象,气质,表演而受到批评。贾芸也捎带着提了一句:
“贾芸探监一场戏,将其塑造成了一种任侠风范,这是错误的。他外貌斯文清秀,是读书人的一种心机钻营,失之准确。”
许非看了摇头,只能说不同时代的理解不同。
自这部剧起,国内正式掀起了红楼热,一直持续了两年之久,专业的非专业的纷纷著书写作,尤其探春线的改编,引来一大堆学者支持或反对。
这时候,周汝昌和冯其庸两派还没势同水火。
周汝昌写了首诗,“朱楼搬演多删落,首尾全龙第一功。”
冯其庸也认可其成功之处,写道,“这是自有《红楼梦》以来最大的一次普及。”
说到点子上了,87版之前,人人知道红楼,看过的极少,电视剧最具价值的一点,便是普及。
至于观众方面,将剧情和演员分的很开,骂剧情不骂演员。
里面稍微有些特点的角色都红了,一帮漂亮姑娘,更惹得社会人士仰慕。
尤以黛玉最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