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停杯投箸不能食(第2/4页)
一来是这本也不是什么需要被藏起来的事情,二来蒙毅清楚此刻的雁北君就是被他们家大王叼到巢穴里的猎物,要么被吞吃入肚,要么俯首称臣。死人自然不需吝啬言语,而同僚更需打好关系。
当然更重要的是,希望接下来这位将军知道——错都是秦王的!
于是一圈下来,要不是这些年白舒见过太多风浪,他一定会尖叫出声的——从十二岁官拜上卿出使他国的少年宰相甘罗,到几乎灭了大半个战国的王家父子,还有后来灭秦的中车令赵高,倒戈却也没落得好下场的李斯——大秦骨干团!
我两千年后的网友们,你们知道我今天站在了那里,瞧见了谁么?
说来你们肯定不信,我突破了书本平板的二次元,见到了三次元的真人!
“蒙将军今日不在啊。”白舒压抑着心里的尖叫声,随意扯了一个话题,“舒此生怕是没有机会在沙场上,再与他一决胜负了。”说到这里,白舒眼帘微垂,嘴角含着一抹轻笑,“秦国的骑兵,这些年长进了不少。”
同为武将,且同为驻守北方抵御外族的将军,白舒这几年在草原也听到了秦国蒙恬的名字。虽然不如他雁北君更为响亮,但也仅是因为他比蒙恬出现的更久,且赵国实行胡服骑射,本身就比秦国开化更早而已。
这话听起来十分的狂傲,可白舒也的确有实力和名望在这方面作出评论。
“不知我秦国骑兵比起你们赵国,又如何?”因为同属文臣的关系,李斯与蒙毅站的很近,他能听见两人的对话,自然也能听到之前他们与甘罗的对话——他们的王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恶趣味。
就是不知道今日倒霉的又是谁了:“早就听闻雁北君治军极严,”虽然对雁北君满心夸赞,但是自家的威风可不能堕,“就是不知道雁北君走后,这只军又会落在谁的手上,用在何处呢。”
前半句话是扎心,后半句可就是诛心了。
这只威震草原的边关军落在谁手上,已经与你无关了,甚至他们用在何处,你也无法掌控。如今你深陷秦国不能离开,若是你为秦臣,那么你便要亲眼看着你昔日手下死于秦人,甚至死于你手。如果你不为秦将,那么等待你的只有无尽的囚笼,而你也只能看着他们惨死,无能为力。
白舒抬眼,好似没有察觉话语中的暗芒,满脸恍然的看着李斯,脸上是温和的笑容,举止是标准又恭敬的拱手之力。
不过若是白舒的副将在此,定然会退避三舍,能溜多远就溜多远:“前翻茅上卿与本将军介绍在场诸位,本将军记性一贯不太好,人太多一时没能记全,若是冠错了称呼也望大人莫要错怪。只是听着如此刻薄的语气,是写出《谏逐客书》的李廷尉,不知——是也不是?”
说到‘不知’这两字时白舒的桃花眼微微眯起,微光流转,自下俯视李斯的角度像极了挑逗:“毕竟除却李廷尉,舒也想不到什么人会不顾大国气节,对一名外臣如此刻薄了。不过也是,”话锋一转,“连自己的师兄弟都不曾放过的李廷尉,又怎么会对外臣手下留情呢。”
暗中讽刺了一把韩非的死亡,白舒的动作却是恭敬的如同真心仰慕。而提及韩非,李斯原本平静的表情瞬变,他看着白舒的神情越发危险:“贵使说话,可要小心一些。”
白舒微低的头,自下而上注视着李斯。因为俯视的角度,那双桃花眼似是春日的湖水,折着阳光波光粼粼:“是舒的不是,”白舒再次弯腰示敬,眼中却尽是轻佻的笑意,“只因舒自雁北就曾听闻韩非子大名,如今却猛然听闻韩夫子逝于咸阳——”
他这样说,语气却依旧是欢脱甚至还带着轻轻上扬之调的:“也望李斯大人看在舒是初犯,莫要劳费心神写上一篇《逐雁北君书》呈与秦君。毕竟舒可不希望千百年后,诸位学子的桌案上,出现新一篇‘背诵并默写全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