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楂树之恋》 1、爱得大气,写得大气(第2/3页)
一个爱得大气的故事,并不能保证写出来就一定大气。如果是一个平庸的作者,就看不到故事的大气,就写不出故事的大气。这个故事由艾米来写,可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大幸事。老夫看了一些作家为这本书写的评,也顺便看了一些他们的作品,老夫可以很肯定地说,如果这个故事交由他们来写,绝对不可能写出这个故事的大气,因为他们或被世俗的名利纠缠,或被膨胀的自我包裹,或小鸡肚肠,或文采平平,或这几项兼而有之。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就是不大气。
从写作技巧来说,所谓大气表现在用心来写作,而不是用笔来写作。写作上用心不用笔,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不为名利写作,不卖弄技巧,只用最自然最贴近故事的方式来写,前提是作者自身的大气。老夫看了艾米写的其它一些东西,感觉艾米的大气并非是由《山楂树之恋》造就出来的,而是她一贯的风格。她的《十年忽悠》写成于《山楂树之恋》之前,但同样大气,勇敢洒脱的追求,穿越时空的等候,心心相印的爱恋,无怨无悔的选择,早已融会贯通于故事之中。
有文学博士头衔的艾米,对文学理论即使不说横流倒背,也一定是非常熟悉的。在当前文坛各种“主义”泛滥的大环境之下,很少有人能抵挡得住拉个名声响亮的“主义”当虎皮的诱惑。但是艾米没有“为主义而主义”,“为手法而手法”,她用她最本色的写法,创立了她自己的“艾米主义”(这是老夫的话):她只写生活中发生过的真实故事,她只从一个故事人物的视角来写,她尽力摈弃主观色彩,把自己彻底从故事里写出去,留给读者的是故事本身。整个《山楂树之恋》,你看不到一丝一毫某时髦“主义”的痕迹,也没有文学博士们通常难以摆脱的“学院气”。
看了《山楂树之恋》的人,有的说艾米的文字质朴,有《诗经》之美;有的说艾米的文字有灵性,能把人物写活;还有的说艾米的文字缺乏文采,不够优美。老夫赞同前两种说法,但不赞同后一种。搞写作的人都知道,把文字写得华丽容易,把文字写得贴切很难。所谓“贴切”,就是该华丽则华丽,该平淡则平淡。不份场合的华丽,跟不分场合的平淡一样,都说明缺乏驾驭文字的功力。
如果你把艾米当成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正在文字的海洋里学游泳,可能你会觉得她的文字不够华丽,或者觉得她误打误撞,写出的质朴文字跟《山楂树之恋》这个故事正好吻合。但如果你知道艾米是个文学博士,而且是个离80后很近的70年代末出生的姑娘,是个情场上大胆追求、用主动出击赢得了她的梦想爱情的现代女孩,你会惊异于她能用如此贴近《山楂树之恋》的文字来讲述一个她出生之前就发生了的故事,把静秋的心理刻划得那样传神。从静秋老三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读者,都被她栩栩如生的叙述带回他们那个年代,而没有听黄毛丫头讲述父母辈故事的感觉。做到这一点,没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是不可能的。
不受“主义”的影响,不受华丽文字的诱惑,不卖弄技巧,是艾米写作大气的重要标志,而她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她境界上的大气:将个人名利地位置之度外。
有人说艾米“写畅销书就写畅销书,压根就没想过写成文学”,这句话只对了一半。老夫相信艾米“压根就没想过写成文学”,但她也没想过写成畅销书,所以她不象时下一些作家一样,写那些耸人听闻的东西,提高销量,或者一心想着用几个时髦的“主义”,卖弄几个时髦的“技巧”,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底,将自己写进文学史里去。艾米写《山楂树之恋》,是贴在网上的,没有“版权所有,不得转载”的字样,谁喜欢,谁拿去看。即便出书了,她也没为了书的销量就把故事从网上撤下来。即便《山楂树之恋》出名了,走红了,她也没跑到台前来亮相。老夫喜欢这份洒脱,超越了物质利益和文学名气,这就是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