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14章(第2/4页)

贾放已经快要忘掉这个人了。

“张友士,他在武元过得还好吗?”贾放随口问。

桂遐学呵呵地道:“他如果知道新上任的节度使是你,估计会哭着喊着来求见。”

那就是不好了。

贾放对张友士这人的观感有些复杂:他一早就看出张友士“动机不纯”,借防治血吸虫病之事想要为自己搏个晋身之资;但是张友士却又偏偏是个有恒心有毅力与有能力的,愣是一个人踏遍余江各村,让他发现了钉螺的秘密。

贾放当时选择了助他扬名,而张友士扬名之后就立即抛弃了桃源寨,前往武元县。

若他真是个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人,现在应该早就不在武元县了,依旧留在这里,证明他心热,但是却不擅长。

贾放明白了,但瞅瞅桂遐学那张笑嘻嘻的脸,他知道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目光敏锐,轻易便能洞悉人心。贾放想:比起张友士,这个桂遐学更是自己求之不得的人才。

于是他往身后的椅背上靠了靠,点点头,道:“明天我回桃源寨之前,见一见张友士。”

他接着将视线转向桂遐学的面孔,见对方也不提告辞,依旧挂着那招牌式的笑容望着自己,眼中却有期待。

贾放全明白了。

这桂遐学为何深夜到此,为何讨论物理化学问题,为何论及士绅与张友士……这家伙在不长的时间里已经把该展示的全都展示完了。

于是贾放直起身坐正,将双臂撑在桌面上,身体向桂遐学的方向探过去,小声地问:“你是不是想成为我的手下?”

桂遐学双眼登时亮了,也和贾放一样,双手撑着桌面,身体向前探,凑近了笑道:“你总算看出来了!”

贾放:……好吧,这方面我反应有点慢。

“如果我要你辞去眼下在武元县的书办职务,在我的府署里只能当一个没有公职的幕僚,你能不能接受?”

他这就相当于问对方:跟着我,你就得从体制内出来,跳到体制外,你愿意吗?

在桃源寨里跟着贾放,桂遐学不会愁吃穿,不会差钱,但是没办法成为现在这样的公职人员,桃源寨的“吃皇粮”,和武元县的“吃皇粮”是完全不一样的。

贾放第一次遇见桂遐学,就听他说起过,因为家族荫庇,在县衙里补了个“书办”的职务。所以他吃不准桂遐学究竟是想要在“节度使府署”里更上一层楼,还是当真想到他身边做事。

桂遐学激动地连连点头:“旁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跟着你,我能做与旁人不同的事,我能做前人想都没想到过的事!”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你随我去桃源寨。”

*

张友士在武元县,过得确实没有他想象中那样好。

第一次见到县尊袁化,对方将自己夸上了天,恭敬请到了武元县。李师爷做主,将名下一座暂时空置的院子借给他住,还多次暗示,想要将一个庶出的女儿嫁给他。

张友士婉拒了,他觉得自己的前程远不止这点,因此在妻室的选择上他并不着急。

紧接着就是与武元县的士绅们见面、饮宴。士绅们听说他一手终结了桃源寨的血疫,南方各州县的百姓都因他一份报告而受益之时,一个个都面露尊敬之色,其中年高德勋者主动上来敬酒——觥筹交错之间,张友士当真飘飘然觉得好生满足。

但谁曾想,席间有人问起张友士的功名,得知他只是个童生之后,力劝他继续科考,说哪怕中个举人,说出去都比现在强。

张友士在好几年前就看透了科考之路,他认为沿着既有的道路一路走上去,一直考出进士,也不过跟现在的县尊老爷一样。

他不想抛费这段人生里最好的时光,他早早想过了,他要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捷径”。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