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4页)
贾放在荣国府读到了这份奏折,便知道他的幕僚们已经到了武元县了。
*
实情也却是如此,武元县的县尊大人袁化正望着盖有“平南节度使”鲜红署印的征用令,结结巴巴地道:“大人……大人要征用下官的……县衙?”
虽然只是幕僚,郑伯宜和南永前气势却比一般的地方官官威气势更盛。
南永前挺胸凸肚地在堂上一站,腰间的佩刀和脸上的刀疤交相辉映,让袁老爷和李师爷都不怎么敢再看他一眼。
而郑伯宜却稳得像是满瓶水,丝毫不动声色,淡然道:“若是大人有其他适合贾大人处理公务的地点也可,不一定非要县衙。”
这是典型的上来先甩一耳光,然后再给个甜枣尝尝。袁化登时感激无以,请贾放的两位幕僚入座:“两位请先少坐,待我考虑周全……大人欲在武元建府绝对是下官的荣幸,下官一定给贾大人寻一个妥当的地点。”
郑伯宜却依旧没有什么反应,漠然点头。
袁化胆战心惊地下去与师爷商量:“难道我真的要把县衙拱手相让?为何这节度使要征用寻常小县的县衙?”
李师爷比袁化更加心惊胆战:“您您您是说贾贾贾大人要常驻本县?”
袁化点点头:“贾大人的封地就在隔壁桃源寨,就因为这个才想把驻地设在本县的吧?”
李师爷登时脸如死灰,心想若节度使大人真是上次那个被他当成是管事呼来喝去的少年,而且常驻武元县,那他不如一头撞墙好了。
这时书办桂遐学过来,听见两人的议论,登时撇撇嘴,道:“那不如让贾大人征用文庙,地方又大又宽敞,稍微改一改就可以用作官署。”
袁县令与李师爷登时双双反应过来: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这武元县有一座供奉文曲星君的文庙,据说前朝时也曾经用作本县童生试的号舍,但是后来本地文风不盛,文曲星君也渐渐无人问津,文庙便荒废了。
但是这建筑的主题建筑还在,只需稍加整修,便能改成一座节度使府邸。这样既防止了本县的县衙被征用,又能时时用来拍一拍贾大人的马屁,说点诸如对方是文曲星君降世之类的赞美。
袁县令登时点头赞许:“小桂,你任本县书办以来,难得一次这样灵光一现啊!”
他说话有些口音,“小桂”说的与“小鬼”一样。
桂遐学完全不以为意,笑道:“县尊大人夸奖了。”便自去忙。他来武元县县衙,做过不少事情,却唯独只有这样一个提议得到了县尊的夸奖,心里也颇觉有些讽刺。
不过桂遐学也有些好奇,自打他听说了新封的平南节度使也叫做贾放之后,就一直在暗自琢磨,这个贾放,是不是就是那个贾放呢?
*
贾放自然是先去了桃源寨。
他与幕僚们约定了日期,届时幕僚们会前往桃源寨见他,然后众人一起前往武元县,准备入驻新府署。
在此之前,贾放还可以先检查一下桃源寨内部的情况。
各个工作小组的工作一直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当日山崩之后的善后工作已经完成得七七八八,住房出现问题的人家也已经将隐患修复,渐渐地都搬离了简易活动房,回归本家。
青坊河的下游,奇迹般地出现了一个“青坊湖”,湖面宽阔,山崩之后十几天,湖水一直不曾泻至别处,看起来像是稳定下来了。
但这青坊湖有一个好处,无论青坊河上游怎样来水,这青坊湖的水位始终不涨,稳定在那里,仿佛湖的另一头另有地下泻湖,帮助青坊湖稳定水量,一旦来水水量过大,便会自动从地下倾泻而出。
青坊桥则经受住了这次地动的考验,水泥混凝土桥墩上没有出现任何缝隙。
桃源寨的乡民们依旧不能确定现在这桥梁的水平是否能满足丰水期的需要,但是即便桥梁需要加高,有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帮助,也不会算是太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