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5章 南洋粮食产区(第2/2页)

但是换成了亩产量比较低,单位价值比较高的经济作物的话,运输量就会小很多,这样运费也就可以接受了。

然后又向圣天子建议,开始新一轮的大规模水利设施兴建!

自从统一战争结束后的大规模水利设施的建设,已经是过去了差不多二十年了,尽管目前的水利设施比前明时代已经强了无数倍,但是依旧不够。

每年依旧会有不少地区遭到洪涝或者旱灾。

同样的很多土地也因为缺乏水源而无法开发,或者是产量有限。

陈立夫建议进行新一轮的大规模水利设施建设,但是这一提案所耗费的经费实在太庞大了,而涉及到经费的问题,就是麻烦事,所以李轩没有直接批准,而是交由御书房讨论。

其他的值班大臣们虽然反对陈立夫的诸多主张,但是对于扩大粮食供应,搞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很支持的,至于经费问题,这里挤一挤,那里挪一挪,京畿方面和地方衙门一起分摊分摊也就差不多了。

最后,经过讨论之后,最终确定下来了新一轮的水利设施建设方案,预计在五年内由京畿直接投入总数八千万元的资金,用于扶持各地方进行水利设施建设。

这八千万只是京畿出资,至于各地方的出资嘛,则是根据各地方的经济水平以及建设规模有多大不同。

不过大体上还是一起分摊,因此到最后,五年内用于基础设施的总投资规模有可能超过一亿五千万。

这可是一笔庞大无比的数字!

为了凑出这一笔钱,未来的五年内,很多项目和机构都要节省开支了。

但是没有想到陈立夫还没完,这水利设施建设方案刚通过呢,又是搞出来了所谓的南洋屯垦方案,准备从全国范围内移民至少一千万民众到南洋地区,尤其是暹罗、安南的粮食产区安家落户,然后进行大规模的屯垦,力争五年内把南洋半岛地区打造为帝国新的粮仓。

构建江南、湖广、中原、辽河、南洋五大粮食主产区!

而这么大规模的官方主导的移民屯垦,花费自然是一笔庞大无比的数字。

陈立夫搞出来的诸多政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大陆本土地区的粮食供应,解决两亿多人的吃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