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第3/5页)
陆辞揉了揉眉心,在柳七幸灾乐祸的旁观下,艰难地开始动笔写给滕宗谅等人的信了。
“果真是风水轮流转,”柳七一边看,一边偷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当初朱弟被小饕餮‘邀’去秦州任职时,他有多羡慕,这会儿就有多得意。
还有一早就靠着‘歪门邪道’投奔小饕餮去了的滕子京,这下除了被抛下后的七窍生烟,也别无办法了。
毕竟出京容易回京难:朱弟还好说,子京已连任两转的通判,再经磨勘,多半就将任小州的知州了。
在知州的位置上再蹉跎,没个五六年是回不来京城的。
“要笑出去笑,”陆辞一脸无奈地看着他,直接下了逐客令:“莫妨碍我。”
柳七也不硬留,高高兴兴地回房去了。
陆辞没好气地摇了摇头。
电灯泡离场后,他总算能将目光投向一直安安静静地给他研墨的小恋人身上,眸光也一下变得温柔缱绻。
狄青研得专心,连他打量的视线都未曾注意,还是陆辞先开口揶揄了句:“托汉臣的福,直至今日,我方知何为红袖添香……不对,蓝袖添香的乐趣。”
听了这话,狄青却不似往常那般,被他三言两语就逗得面红耳赤,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半晌才反应过来,轻轻地‘啊’了一声。
他再有十日,就得启程前往秦州任通判一职了。
陆辞对他会心神不属的原因心知肚明,只是二人此时皆身处官场,狄青又是初初起步,急需历练,分别是在所难免的。
尤其狄青将去赴任的,还是颇为熟悉的秦州,实在是再理想不过的去处了。
陆辞毕竟要老辣许多,在些许的惆怅后,就很快释怀了。
唯一担心的,还是狄青会一时半会地想不开,做出诸如要弃官留下的冲动决定。
“我……不在时,”一直一言不发的狄青,忽下定决心一般抬起头来,坚定地看向陆辞道:“摅羽同我的约定,还作数罢?”
这问得不可谓不唐突,连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宽抚他的陆辞,都是微微一愣。
未能第一时间得到答复,狄青顿时有些急了,忍不住又重复一遍:“作数的吧?”
“明知故问。”
陆辞回过神来,不由失笑,理所当然道:“那么多年下来,我只遇到这么一个合心意的,你当你能轻易逃掉?”
狄青抿了抿唇,耳根泛红。
——心花怒放。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1.御史的职能: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拾遗补阙,补救朝政。台谏给舍以言为职,“国家有过阙而补正之”,“有遗事拾而论之”。朝廷政事之施行,举凡“赏罚有所不当,号令有所未正”,皆得直言论列。
这在宋代的诏令中有明确的规定。端拱元年(988)三月,诏令谏官“极言得失”,“政有不便者咸得上言,事或乖当者悉许陈请”。天禧元年诏书:“其或诏令不允,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刑赏逾制,诛求无节,冤滥未伸,并仰谏官论奏,宪臣弹举。”
监察官个人也以拾补朝政阙失为己任,直言无隐。如田锡为言官,“朝政小有阙失,方在思虑,锡之章奏已至矣”,被真宗赞为“不易得”之直臣。哲宗初年,傅尧俞为御史中丞,上言:“陛下使臣拾遣补阙以补圣德,明善正失以平庶政,举直错本枉以正大臣,臣当极其力以死继之。”
其二,是监督劝谏,规正人主。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言行举动必须符合规范,否则,一有过举,都会给国家带来损失。因此,监察官有责任对皇帝的过失进行监督、规正。
天禧初年,鲁宗道为谏官,风闻言事,多所论列,“上意颇厌其数”,宗道入对规正说:“陛下所以任臣者,岂欲徒使纳谏之虚名耶?”绍熙中,光宗以疾不过重华宫见太上皇孝宗,两宫不和,御史黄度等即“进疏极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