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第3/3页)

可李夫子会古道热肠至这一步,则是彻底出乎了陆辞的意料。

他当时不便说出自己其实付得起束脩的真相,只默默地受了这番好意,再找了合适的时机推去。

但李夫子的这份无私恩德,陆辞感到惭愧之余,则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忘的。

李夫子也是感慨万千。

他这些年来,教出的学生数不胜数,也有几位额外得他照顾的,不说考中,起码日子过得不错。

但在这些人里头,在过得好以后,还记得他这位先生的,却不见一人。

当然,也不是没从其他学生的家里得到过更好的东西,但他从来是拒收的——功利性十足的交往,谁还看不出来呢?

唯有陆辞,自个儿的日子才刚刚好转一些,就巴巴地给他送好东西来了。

还特意挑在锁院之前上门,明摆着不图任何好处。

李夫子心思本就细腻,想着想着,隐约觉得鼻头有些塞,眼眶里好像也有些烫。

为免在学生面前丢脸,他匆匆背过身去,冷哼道:“半大郎君,口气倒是不小。不论如何,这回勉强也就算了,下不为例!在你高中之前,不得再送任何东西来!”

陆辞笑道:“一言为定。”

应是先应下,具体怎么办,当然是到时再说。

正如陆辞来时所料的那般,李夫子无论如何都留他下来用了一顿午膳,又握着他手,不知交代了多少话,才不舍地放他离开了。

受善良的先生们的这番心意感染,陆辞回到家中时,情绪还未梳理好。

朱说在自己房里收拾东西,并未马上发现陆辞回家之事,倒是被酒饱饭足的滕宗谅恰巧撞上,给看出那么点惆怅心思来了。

滕宗谅当然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当即关心地问道:“摅羽弟这是遇着什么事了?”

陆辞不愿把这点微妙心事说于对方听,就叹了一声,随口编了个话敷衍道:“归时路过无忧洞,不免想市井繁荣之下,亦有藏污纳垢之所,如光尘相附,顽年旧疾,不知如何才能根治了。”

“……”

滕宗谅愣了一愣,不由脸上微红,旋即肃然起敬。

自己虚长陆辞这么些岁数,可跟对方这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的思想境地一比,还是远远不如啊……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1、端州出产的砚台,宋时是赫赫有名的

2、无忧洞,是借用了汴京下水道系统的名字

因宋时的城市下水道系统修得非常深,就成了一些犯罪分子或者流浪汉藏匿的无法无纪的地方,且盘综错杂,连包拯都无法根治。

陆游《老学庵笔记》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甚者盗匿妇人,又谓之‘鬼樊楼’。国初至兵兴,常有之,虽才尹不能绝也。”

3. 一窟鬼茶坊 借用至吴自牧的《梦粱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