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询问吴郎(第3/3页)

“吴郎君亦擅诗赋,想来大作在平康坊亦传唱甚广。”本朝士子多与妓子相交,并以自己的诗能被传唱为荣,甚至还有因此被达官显贵听到,欣赏其才气,而举荐得官的。

“拙作失之斧凿气太重。”吴清攸淡淡地道。

谢庸微笑道:“吴郎君莫要过谦,近体诗重格律对仗,与歌、行、吟等古体比,就显得不够朴率,倒也不能说斧凿匠气,诗体不同而已。”

吴清攸看看谢庸,施礼道谢。

“不知吴郎大作能否让某一观?”谢庸突然来了兴致,“某每日见的都是案牍,久不行风雅之事,不看风雅之文,今日借吴郎大作,洗洗眼睛。”

吴清攸谦虚施礼,拿来自己的几篇近作,请谢庸指点。

此时士子考进士,要往达官显贵府上送由自己得意诗作辑成的行卷,一些达官显贵也爱提掖后进。谢庸若不是初到京城,估计府门也收到一堆行卷了。

谢庸点评了一篇小赋,又点评了两首诗,吴清攸便不似原先那般沉默疏远,脸上露出亲近敬服的神色,又主动问了谢庸几个问题,谢庸都答了。吴清攸施礼道谢。

“这首《赋得长安城东观梅》,我在史生那里也见过,想来是诗会一起做的?”

“是,腊月间在诗会上做的。”

“其余诸人的可抄录了?”

“抄录了。”吴清攸拿过另一卷诗来,呈给谢庸。

谢庸展开,头一首便是史端的。

评过了诗,谢庸便站起来,崔熠、周祈亦站起,吴清攸带着僮仆相送。

一边往外走,谢庸一边问:“同园还住着一位吕生,一位焦生,听说都是考明经科的,吴郎君与他们相熟吗?史端与他们如何?”

“吕子耿直爽,焦济猛认真,大家同路而来,互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