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7/7页)

“林家灭门惨案,盖因祖上作恶?”

“作家写书揭发豪门秘辛,却遭人雇凶灭门!”

“帮派残忍杀害富二代,只因他创作了这部?”

标题赫然,耸人听闻,很像震惊部的祖先。

里面翻来覆去讲述笔者的猜测,一点儿事实根据都没有。

若沧皱着眉快速扫视,心想难怪破案之后第一电视台要做专题节目。

怎么那些年的报纸,个个跟营销号似的,闭着眼睛胡吹乱造!

越往后,新闻报道的重点已经不是凶杀案,而那本。

《烛火之谜》的名气,竟然在作者惨死后走红,成为了媒体的宠儿。

几年的相关新闻看下来,都能揣度出当年媒体的心理。

猎奇、从众、博眼球。

无论是恐怖作品提名,还是推理列表,都会出现《烛火之谜》的名字。

并且附带点评:“虽然故事本身简单,推理生硬,但是背后的血色才是它最为耐人寻味的地方。”

平庸作品,经历了血案就会在普通人心中封神。

网络发达之后更是如此。

任何提到恐怖、惊悚、悬疑、推理的帖子,都会骤然出现《烛火之谜》,刷新存在感,加强大众对这部背负惨案作品的印象。

翻完资料,若沧深深怀疑,他感受到的怨气与愤怒,不仅仅源于作者本身。

应当还有数十年的舆论风气,造就的独特磁场。

来路不明的吹捧,讳莫如深的畏惧,汇聚于《烛火之谜》这部作品上,承载了数以万计读者、观众的阴暗情绪。

以物寄灵,便成邪灵。

当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不再是作者或者剧组能够控制的东西了。

《烛火之谜》的年代久远,凶手也都执行了死刑。

要想了解原委,还得靠官方的专题节目。

于是,欧执名从酒店外回来,就见到若沧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熟悉的配乐,熟悉的旁白。

解说员声音低沉磁性的说道:“根据黄某交代,他的作案工具是客厅里摆放的水果刀,最初他把水果刀拿在手里的目的,只是为了壮胆。”

大晚上的,欧执名听得精神一震,问道:“你在看什么?”

若沧头也没抬,回道:“《今日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