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梦过程的心理学启示 二 梦的回归(第2/3页)

运动端最后的系统被称为“前意识”,它行使着“第二种力量”的职责。在这个阶段中,达到一定强度的兴奋就可以直接进入意识,而不再受到任何的障碍。“前意识”之前的系统被称为“潜意识”。它只有改变自己的兴奋性质,才得以通过“前意识”进入意识中。

潜意识中隐藏着梦的原动力。这种欲望会努力寻找道路进入“前意识”,争取进入意识。由于稽查作用的阻挠,这条道路在白天很难行得通。到了夜间,看守“潜意识”和“前意识”边界的抵抗力有所松懈,梦的欲望就有机会进入意识。如果欲望能够顺利地通过这条通道,会产生观念性的(抽象的、不带有感觉性质的)梦,而不带有幻觉性质。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发生。真正出现在梦中的,是那些幻觉式的梦。

什么是幻觉式的梦呢?比如本节开始时提到的“孩子被火烧了”的梦,对于做梦者来说,更像是一种幻觉。它的特征是:兴奋不是传向运动端,而是由“前意识”反向移动到感觉端,最终到达知觉系统。如果我们把前面讲到的精神过程称为“前进的”,那么幻觉式的梦就是“回归式”的。在梦中,一个观念退回到产生它的感觉形象,我们称之为“回归作用”。

为什么“回归作用”不能在白天发生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只能做出一些猜测。白天,“兴奋流”不断地从知觉端定向流动到运动端。受这种大潮流的影响,兴奋不能反方向传递。但到了晚上,这股潮流停了下来,就为兴奋反方向回流制造了条件。

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梦“隐藏的内容”中的逻辑关系并没有保存在记忆系统中,而是在“前意识”或者更后面的系统中。通过回归作用,梦“隐藏的内容”被分解为一堆原始材料。回归作用发生后,“隐藏的内容”中只有知觉意向保留下来。“隐藏的”逻辑关系则逐步被弱化或者改变,从而不能出现在梦里。

“回归作用”不仅仅在梦中出现,在有意回忆和正常思维的过程中,都含有这种由复杂而且高级的观念倒退到原始的记忆痕迹的活动。在清醒状态时,这种回归活动不会超出记忆的范围——它不会继续产生知觉意向的幻觉。但是,为什么梦中会出现这种独特的现象呢?我认为是:由于梦的移植作用,不同观念元素的强度会发生转移。这种过程可能导致知觉系统得到能量转移,并由此引发了一种从意识到感觉的回溯。

癔症和幻想狂的幻觉实际上也是源于“回归作用”——在病态的清醒状态下也能发生“回归作用”。这意味着,兴奋流的正常流动没有阻碍部分兴奋的反方向运动。病人的思想可以转化成意象,但只有那些与受压抑记忆有密切联系,或保持着潜意识状态的思想,才能进行转换。举个例子,一位12岁的癔症患者经常梦见一种“青面赤眼”的怪物。这种观念实际上源于他四年前的一次受压抑的、可怕的记忆。当时,一个小伙伴向他展示了一张图片,上面描述了“坏孩子”手淫的可怕后果。病人从此对自己手淫的习惯产生了极度的自责和恐惧。据孩子的母亲证实,图片上的那个“坏孩子”的脸就是绿色的,还有一对红色的眼睛。显然,他心里的怪物就是来自于此。

在回归作用的案例中,来自童年回忆的影响大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些记忆已经被压抑或者仍在潜意识中保留着。它们似乎能够吸引那些与自己有关联的思想(这些也已经被稽查作用压抑了)靠拢过来,这样回归作用就产生了。记忆趁机隐藏在其中,得以在梦中表达出来。我在《癔症研究》中曾经提到过,童年时期景象(不管是记忆或者想象物)进入意识中时与幻觉非常相似,它只有在言语报告中才失去这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