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下(第34/45页)

德洪曰:“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是无善无恶的。但人有习心,意念上见有善恶在。格、致、诚、正、修,此正是复那性体功夫。若原无善恶,功夫亦不消说矣。”

是夕侍坐天泉桥[464],各举请正。

先生曰:“我今将行,正要你们来讲破此意。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我这里接人,原有此二种:利根之人,直从本原上悟入,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滞的,原是个‘未发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二君相取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入于道。若各执一边,跟前便有失人,便于道体各有未尽。”

既而曰:“以后与朋友讲学,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465]只依我这话头,随人指点,自没病痛,此原是彻上彻下功夫。利根之人,世亦难遇。本体功夫一悟尽透,此颜子、明道所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人?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

是日德洪、汝中俱有省。

【译文】

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先生守孝期满复职,奉命讨伐思恩、田州的叛乱。出征前,钱德洪与王汝中讨论学问。王汝中举出先生的教诲说:“无善无恶是心的本体,有善有恶是意念发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呈现,为善去恶是格物功夫。”

钱德洪说:“这句话的意思怎么理解?”

王汝中说:“这恐怕还没有说尽。如果说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意念也应当是无善无恶的意念,良知也应当是无善无恶的良知,物也应当是无善无恶的物。如果说意念有善有恶,那么心的本体便还有善恶之分存在。”

钱德洪说:“心的本体是天所赋予的本性,原本就是无善无恶的。然而人有沾染习气之心,意念上便看得到善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正是要恢复天性本体的功夫。如果原本就无善无恶,那便不需要说功夫了。”

当天夜晚,两人陪同先生一起坐在天泉桥上,各自说了自己的观点,请先生指正。

先生说:“我马上要出征了,正要给你们阐明这个意思。你们两人的见解,正好可以相互补充,切不可各执一边。我开导人的方法一直有两种:天资聪颖的人,直接从本原上体悟,人心的本体原本就明白透彻,原本就是个‘未发之中’,聪明的人只要领悟了本体,便有了功夫,人与己、内与外就都贯通透彻了;资质较差的人,心中难免会受到习气的干扰,心的本体受到蒙蔽,所以就教他们在意念上切实去下为善去恶的功夫,功夫纯熟之后,心中的杂念都去干净了,心的本体也就明白了。汝中的见解,是我这里开导天资聪颖之人的;德洪的见解,是我这里开导天资较差之人的。你们两人的观点相互补充运用,无论天资高下,都可以引导入道;如果各执一边,当下就会有许多人不得入道,对于道也不能穷尽。”

先生接着说:“以后与朋友们讲学,你们千万不能丢掉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的本体,有善有恶是意念发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呈现,为善去恶是格物功夫。’只要照着我这话,随人所需进行指点,便不会有什么差错,这本来就是一以贯之的功夫。天资聪颖的人,世间难遇。本体和功夫一领悟就能全然明白,即便是颜回、程颢先生都不敢当,怎能轻易期望别人呢?人有习气沾染,不教人在良知上切实地下为善去恶的功夫,只凭空去思考心体,一切事情都不切实应对,只会养成好虚喜静的毛病。这不是小病小痛,不能不早向你们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