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莽垂香囊(第2/3页)

天刚刚发亮,城里就热闹起来。

嘲风感叹不已,这史前世界,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喧嚣。

他有所不知的是,这一天恰逢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唐朝就已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朝廷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在龙时代,古祁连山根本就没有冬季,但这个美好的节日依然被保留了下来。

此地的住民正在热热闹闹地庆祝冬至,谁也没在意身旁瞠目结舌的嘲风一行人。

眼前,几只约十丈长的大夏龙正被牧龙人驱赶着,慢悠悠地来到树下,它们需要非常小心,才能使直径三尺多的大足与地面上的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具长一丈半、宽半丈的龙鞍,被两道粗实的皮带绑在龙背上。由于不是作战用的龙,这些龙鞍显得比较简单,最前面一个圆形的坐垫是牧龙人的位置,他发出各种吆喝声,让训练有素的巨龙做出各种动作。龙鞍的四周用木片包围,内侧有多个把手,以便在颠簸的时候可以帮助乘者保持平衡,中间平铺着木板,作为放置货物的空间。随着节日的到来,龙鞍也被打扮一新,木片的外侧被漆上了喜庆的红色,挂上了一圈铜铃,还点缀着杏黄色的流苏。

“哎,好龙儿——起——”这吆喝回味绵长、高亢诙谐,挑逗似的飘进了大夏龙的耳朵里。巨龙接受了指令,慢慢压下尾巴,后腿积蓄了力量,用力站了起来,猛地抵达了七丈左右的高度,四丈长的脖子慢慢靠近树干。这会儿它们正被当作升降器来使用,咬着装着彩布的篮子,送往各个树屋。树上的人不慌不忙地用钩子把篮子钩过来,取出彩布,缠绕在枝丫上。

圆球树屋里的住民们此时正装扮着屋子,准备食物。男人们爬上爬下,扫除蒙皮外的灰尘与杂物,或挂上各种节日的小玩意儿,那多半都是从落羽城小贩处得来的羽毛球,花花绿绿的,煞是好看。妇人们则忙着制作腊肉,由于没有冬天,肉无法冷藏,腌熏风干是最佳的储存方法。她们把宰杀好的鲜硕牙龙肉加上盐、白酒、食茱萸、花椒、胡椒等物进行腌制,然后烧好柴灶,灶上备着挂架,将腌制好的肉挂在灶口的挂架上,利用灶内的青烟熏制。

此时更是孩子们的天堂时光,平时需要上的学堂、练的骑射统统可以抛下,女孩子们缠着父母,非要买一只小鹦鹉龙做宠物。出壳十几天的小鹦鹉龙长不到一尺,性格温顺,只要按时喂养叶子就可以了。尽管有的家长担心小鹦鹉龙的咬力——那龟嘴状的喙能轻易咬断捆在一起的四五根筷子,但拥有一只小鹦鹉龙是当下女孩间最时髦的事情。

午时,无论大人小孩,都放下手里的活计,纷纷赶到城镇中央的广场。嘲风等人也顺着人流,兴致勃勃地往龙望殿走去。

原来,今天是比试射礼的大日子,城内的头面人物都按规定出席了。

远远地就可以望见昨夜新竖立起来的旗纛此时正高高飞扬,旗子绘以古朴底纹,饰以彩羽,上书“射礼”。

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嘲风暗自雀跃。确实,没有比一场如此及时的盛会更好的机会来摸清这个大城的执鞭者了。

而龙望殿下的老者们,个个都像殿内大官的心腹,对唐城大事、人事更替、大族恩怨等侃侃而谈,说得头头是道。

很快,嘲风便得知,城镇的主事人是崔代孟,位特进。特进是正二品官职,权力地位等同于丞相,在香囊城并不世袭,而是由上一任特进举荐德高望重、善于治理的人来继任。到了崔代孟这一代,已经是第五十七代。他的祖上正是最初来到此地的安西都护府录事参军,因此,他对这座城镇有着很深的感情。

崔代孟缓缓地走上龙望殿,点头示意,一旁守候的乐师便会意地敲响了巨大的铜钟,打起了铿锵有力的龙皮鼓。骠骑带回的怪人此时还没有审讯,崔代孟心里忐忑不安,一点儿庆典的欢喜都没有。但面对庆典现场,这些情绪还是被小心地掩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