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七章(第3/3页)

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作弊老手,霍九建对于眼前的一切感到极为震惊:有人把书摊在桌上翻,有人大声交流着答案,有人离开座位去看别人的试卷,还有人把小纸条扔到了监考人员的背上……本来充满了挑战性、融合了智慧与勇气的作弊艺术突然间变得如此枯燥乏味且无关紧要,简直是儿戏!他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坐在他后排的郑能谅自从初中那次脑震荡之后就没有怕过这种考记忆力的试卷,早就将全部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当下笔走如飞,转眼就剩最后一道三十分的论述题:请谈谈你对军训必要性的看法。

看在这个分值的面子上,好歹也要写千把字,而且出题者已经给出了暗示——每张试卷后面附有三张标准方格纸,意思很明显,只要写满这三张纸,分数肯定不低。

郑能谅心想前面的题目全部答对也只有七十分,要考出高分就必须在这一题上下工夫,于是苦思冥想,开始写名人名言,所有前人说过的,能跟军训扯上点关系的妙语警句都搬了出来,拼凑了半天,离规定的三页竟然还差一百来字,实在挤不出什么了。直到交卷前五分钟,他忽然开窍,文思泉涌,奋笔疾书,完美地完成了最后一段:

我思绪万千,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我也许无法写满这三页纸,不过只要我还在写,还是有可能写满的。我可以一边写一边考虑“如何写满三页纸”这个问题,可是如果我思考的速度不够快,那么在我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前,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了。

同一道论述题,其他学员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有人说从班长们身上学到了以身作则、甘当表率的高风亮节;有人说莫大队长那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情操有一股醍醐灌顶、起死回生的力量;还有人将赞美延伸到校领导身上,动情地说多亏校领导英明决策,给了他一个强身健体、磨练意志、重新做人的机会,还蘸了口水在卷面上点出几滴“泪痕”,并在试卷上画下一颗桃形的“感恩之心”。

都是为了得个高分,与他们相比,郑能谅的那段废话算是最有底线的了。而且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如果军训办宣布鉴于学员们的喜爱,本次军训将再延长一个月,那么那帮歌功颂德的家伙定会当场吐血而亡。

天天被迫替祝班长叠被子搞卫生的华泰崂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眼看军训马上结束,他的心情就和听说诸葛亮病死的司马懿一样,恨不能追上去踩几脚扬眉吐气。他背书的功力比郑能谅还略胜一筹,客观题答完感觉相当好,再一看论述题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盘算了一下,客观题不说满分也肯定65以上,哪怕论述题零分,总分也及格了。于是将一腔怨气倾注笔端:我认为,军训没什么必要,完了。

然后他就真的完了。阅卷者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叉叉,说他离题。这是不客观的,题目的要求本来就是“谈谈你对军训必要性的看法”,纯属主观认识,而华泰崂的确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真实看法。相对于那些口是心非的答题者来说,华泰崂的回答其实才最符合题意。

可惜计分标准并不是“符合题意”,而是“符合阅卷者之意”,所以华泰崂在这道论述题上得了全校最低的负10分,加上前面的68分,总分58,成为本次理论考核中屈指可数的补考者之一,只好破财消灾。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