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恐龙复活(第4/5页)
即便是克隆多利也用了许多年。虽然相同的技术早就在两栖动物青蛙身上实验成功,但对于哺乳动物来说确实很困难。突破点在于使用和原设想状态不同的细胞。很多时候,我们身上细胞的分裂速度不像胎儿那么快。原来的设想是用高速分裂的细胞,而苏格兰的罗斯林研究所则使用了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成功克隆出多利。这些细胞一开始处于分裂状态,在被去除了营养物质后,细胞停止了生长。出人意料的是,这些休眠细胞竟然起到了效果。
虽然细胞已经开始分裂,但是问题并未解决:这些休眠细胞核在被植入卵细胞以后并没有继续生长。在首批276个样品中,只有29个显示出生长迹象,而它们在被植入代孕母体后,只有一个——多利——存活下来。不管怎样,我们有了多利。但克隆事业会越来越繁荣吗?我们有能力克隆一切吗?如果有合适的遗传信息,我们就能克隆恐龙吗?
不一定。动物克隆技术确实越来越成熟,但依然有许多问题。用于克隆的基因可能在克隆的过程中受损。克隆有点儿像用锤子和凿子修理瑞士名表,幸运的话确实可以修好,但更多情况下会造成损坏。有关克隆动物的后续实验已经证明,克隆过程会改变DNA,损伤重要的基因,产生不能存活的胚胎。这些问题在猴子、类人猿身上更严重,所以克隆技术很有可能不能产生健康的人类。当然,相较于恐龙,我们更了解人类自身和家畜。
有些人会说,克隆永远是个难以确定的过程,失败案例无法避免。当然,哺乳动物的克隆成功率非常低,大概只有0.5%—1.5%的概率会培育出看上去健康的幼崽。虽然克隆技术越来越完善,但成功率却没有什么改观。许多问题都是在胚胎形成后,乃至动物出生后出现的;如果相同的技术应用在人类身上,那么任何失误都是不能接受的。如果一个完美的克隆人需要以成百上千个有缺陷的克隆婴孩为代价,这在道德上是没有人能接受的。
有些追名逐利的人甚至声称自己已经成功地克隆出人类,虽然这些人从来没有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言论。这个话题让我想起基于美国小说家艾拉·莱文的小说《纳粹狂种》(The Boys from Brazil)改编的电影。这部电影勉强算是一部科幻作品,因为科学概念只是这个动作片的引子,但这部电影也确实讨论了非常严肃的科幻主题:克隆人符合道德标准吗?
不能克隆恐龙的确让人失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灭绝的动物都无法通过克隆再生。猛犸象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潜在克隆对象。它们在5 000年前灭绝,留下了足够完整的DNA。这些DNA常常在泥潭沼泽和冻土地中被发现,携带DNA的物质较容易被提取出来。更重要的是,大象是绝佳的代孕母体。《侏罗纪公园》没能很好解释的另一个问题是,克隆需要代孕母体孕育胎儿,但找到能产出霸王龙蛋的代孕母体实在太难了。
在本书成书的同时,至少有两个项目在尝试克隆猛犸象。它们分别是:从2011年开始,由日本东京大学的入谷明进行的预计2016—2017年结束的研究;最近突然开始投入这个领域的韩国兽医黄禹锡所做的尝试。但是黄禹锡的这个项目并不十分鼓舞人心,因为他曾经是著名的干细胞实验员,但在2006年由于伪造实验数据被首尔国立大学解雇。他确实有克隆动物的经历(假设这个实验的数据不是伪造的),在2014年他成功克隆出一只狗。
其他科学家对短时间内就能成功克隆猛犸象深表怀疑,也对复活猛犸象的科学价值心存疑虑,特别是考虑到以无数失败结果为代价才克隆成功的绵羊多利。毕竟,“侏罗纪公园”是个主题公园,而不是真正的科技成果。毋庸置疑,我们拥有一只活的猛犸象可以让我们搜集到一些信息;但是反对克隆猛犸象的人会说整个克隆过程耗时费力,克隆出来的动物也可能会饱受痛苦,收获却微乎其微。虽然现在发现的猛犸象DNA对于克隆来说依然不够完整,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想法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