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穿越见鬼去当穿越者无事可做之时(下)(第3/5页)

一些地区出现了辉煌的王国和帝国,另一些地区的人类则依然在部落酋长的带领下整天打猎。文明人和野蛮人的概念开始出现,两者的纠缠互斗和彼此融合,成为了相当一段岁月的历史主旋律。

然后,在传统农业文明社会运转了几千年之后,工业革命又到来了。这是人类历史的又一次伟大飞跃,它不仅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出巨量的社会财富,而且从根本上完成了社会的重大转型,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精神,以及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等等,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因为农业社会的本质要求相对静止的社会和稳定的分工,而工业社会的本质却要求永远的创新和变化。

所谓的工业革命,其实是不同层次的统一,首先是产业和经济革命,然后是社会革命,最后是文化革命。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互为表里。如果没有社会革命的支撑,工业革命就无法最终完成。就像晚清那些只学西方技术、不肯变革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的洋务派,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走向失败一样。所以不能把工业革命仅仅当做是产业革命,而应当从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着眼来进行全面把握。

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看来,工业革命之前的那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给自足,社会分工不发达,思想观念陈旧,迷信权威,惧怕变革,生活节奏缓慢、社会各阶层壁垒森严的农业社会,就已经是落后得让人难以忍受了。任何人想要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就必须在思想上接受机器大工业生产规则和社会化大生产秩序的约束,以及工业文明与城市文明的熏陶,从而逐渐改变农民那种小生产的自由散漫性,与现代市民阶层在思想上、观念上、行为上逐步融合,逐步养成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现代的城里人之所以会普遍歧视乡下人,就是因为乡村里的很多散漫习惯,跟高度秩序化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不兼容。

由此可见,即使在同一个社会里的农民和市民之间,就已经有着这样多难以填平的观念鸿沟。那么,如果换成是部落里的野蛮人,想要让他们适应工业文明,建设现代社会,又会出现什么样的难题呢?

嗯,恐怕会让人感觉很绝望,因为在原始部落和文明社会,其最基本的生存逻辑就截然不同。

一个原始部落的野蛮人,如果想要踏上成功之路,比拼的是什么素质?当然是野蛮、暴力和嗜血!

在没有法律、道德和治安可言的洪荒时代,为了各自部落的生存,野蛮人必须不断进行血腥的争斗,想要得到大量的财富,更多的是依靠简单的暴力掠夺,包括打猎与打仗都是如此。从而在社会心理上,产生出对生产劳动者的鄙夷,对暴力和英雄的崇拜——几乎所有的未开化土著皆是如此,而且根深蒂固。

但在工业化之后的现代文明社会,为了适应文化、技术和秩序的突飞猛进,却更需要那种遵纪守法、勤劳、高智商的公民。于是,在原始社会中诸多值得称道的优秀素质,比如说凶狠好斗、暴力嗜血、无法无天(也可以解释为勇于抗争),几乎都成了文明社会的破坏因子和潜在犯罪因素,必须都要予以淘汰才行。

如此一来,准备踏上工业化之路的非洲人,首先就会绝望地发现,他们拥有全世界最低的智商。因为他们与澳洲、巴布亚和亚马逊等地的土著,都是世界上经历文明最少的人类社会,故也是世界上智商最低的一群人。哪怕是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尼西亚岛民,也因为航海远征的经验积累,而比他们更加聪明。

其次,他们还有着世界上最懒惰的性格。在原始社会,通常是男性负责狩猎和战斗、女性负责持家和生育。一旦进入现代社会,非洲男性的狩猎、战斗分工职业自动消失,但却又不愿意进行劳动生产,于是就变得游手好闲,只有皮鞭和饥饿才能迫使他们勤快,这是深入基因的习性,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