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征服澳洲的最后一战(下)(第3/4页)
遗憾的是,人类的精神力量终究还是有极限的。当战争的前景已经彻底绝望,毁灭的末日就在眼前之时,再怎么样百折不挠的勇士也会感到心灰意冷,绝望和恐惧会重新占据他们每个人的心头……
——属于西方白人的澳大利亚联邦,如今已经是命中注定,马上就要从历史长河中落幕了。
……
当卡尔迅上校在索伦托镇的一间地下酒窖里,见到澳大利亚联邦总理约翰·卡廷的时候,他不出所料地看到了一个疲惫,沮丧,精神憔悴,表情颓废的枯瘦老人。连日的苦战显然已经把他折磨得落了形。
但是,在得知卡尔迅上校乘坐的潜艇成功突破了日本海军封锁线,给自己送来了大约三十吨的粮食、弹药和药品之后,约翰·卡廷总理还是一下子变得精神了起来,紧紧握着卡尔迅上校的右手猛摇个不停,仿佛看到了拯救自己的天使降临在面前一般……然而,再接下来,当卡尔迅上校拿出杜鲁门总统的亲笔信,邀请约翰·卡廷总理去美国组建流亡政府的时候,心情大起大落的他一下子呆若木鸡,随即便怒了:“……这不可能!我绝不做贪生怕死的懦夫!我们还能继续战斗!只要我们一息尚存,黄皮矮子就别想夺走这片土地!”
“……如果贵军士兵的枪膛里一直有子弹,脚上穿着鞋子,肚子也能够吃饱,头顶还有飞机掩护的话,那么这个半岛或许还能守上一阵子。可惜上述的这些前提连一项都不存在……我承认,阁下的部队确实打得很英勇,但若是继续像现在这样,让小伙子们光着脚饿着肚皮打仗,是必定无法取得胜利的!”
卡尔迅上校毫不客气地反驳说,“……像现在这样用潜艇进行的水下偷运,每一次根本没法给你们带来多少东西,只能说是聊胜于无,而且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所以你们注定是耗不过日本人的。请面对现实吧!总理阁下,坚守在这里的下场就只有白白送死,您应当去华盛顿,去伦敦,为你的国民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不!我绝不离开!哪怕这个国家的未来已经完全绝望,我也要和信赖我的人民共存亡!我已做好和我的部下一起殉国的准备。包括那枚和敌人一起爆炸的手雷。”约翰·卡廷总理指了指身旁的抽屉。
“……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像您这样地位的人来说,自杀并不代表勇气,只能证明您的懦弱,说明您没有勇气面对过去的失败,更没有信心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反败为胜……”
听着卡尔迅上校这番夹枪带棒的斥责,约翰·卡廷总理反倒是渐渐平静了下来,不再坚持留在这里,但也没有立刻同意流亡去美国——毕竟他多少还是要点儿面子,表现自己有着殉国的勇气的。
“……好吧,我承认,继续留在这里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但即便如此,澳大利亚联邦的版图也还没有全部陷落……为什么不后撤到塔斯马尼亚岛,在那里就近组织抗日救国政府呢?”
——后撤到塔斯马尼亚岛?这能顶什么用?您该不是自我感觉太好了吧?
听了约翰·卡廷总理嘴里说出的这个提议,卡尔迅上校顿时就皱起了一张苦瓜脸。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洲大陆的东南方,隔着二百四十公里宽的巴斯海峡,与墨尔本遥遥相望。全岛面积约九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岛的两倍多,以出产鸭嘴兽和大龙虾著称。粗看起来,这座岛屿面积不小,物产条件也还不错,似乎可以充当反攻基地。但问题是,这年头连澳洲大陆本身都是遍地荒野,地广人稀。八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住了区区七百万人,人口密度跟后世的中国西藏相差仿佛。
而在地理位置更加偏远、气候环境条件更加恶劣的塔斯马尼亚岛,当时的人口更是少得可怜,常住居民才刚刚突破二十万,到处都是原始森林——这地方其实就跟美国的阿拉斯加一样,仅仅是在地图上看着挺大而已,实际上要工业没工业,要农业没农业,在被真正开发出来之前,根本就是什么用处都派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