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墨尔本之冬(下)(第3/4页)
……
在漫长而残酷的战争之中,为了躲避永无休止的空袭,迁移到墨尔本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早已转入地下办公。在墨尔本市政厅地面下十五米深的地方,联邦政府精心挖掘建设了一座坚固的地下掩蔽所。它全部用钢筋水泥作了加固,配有自己的发电设备,自成体系,不依赖外部,设计能承受一吨重炸弹的直接命中。
但是,尽管在防御能力上达到了远胜于古代城堡的标准,可这种地堡的居住条件依然不能抱有太高的奢望,毕竟这地方是用来避难而不是度假的——总而言之,地下掩蔽所的空间非常窄小,里面一点儿都不透气,加上阴雨带来的潮湿,使得空气混浊不堪,简直像是最糟糕的私人监狱,或者出航多日的远洋潜艇。
每个人在地堡里面待得久了,都会感到烦闷难耐,成天盼着出去吸口新鲜空气,哪怕要冒生命危险。
话虽如此,在日本空军宛如火焰暴雨般的轰炸中,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给人一丝安全感。
所以,现在这座狭窄的地堡里塞满了军人和工作人员,很多次要部门甚至找不到地方插脚,不得不在没有任何保护的地面大楼办公室里办公……当卡廷总理走到地下掩蔽所的会议室内的时候,里面已经挤满了人——澳大利亚联邦的内阁班子,援澳美军的联络官,还有英国皇家海军联络处的参谋和新西兰政府的特使。而在会议桌中央的地图上,则用几根粗大的箭头和一堆模型,形象地表现出了澳洲盟军此时的绝望处境:
全线溃败、土崩瓦解、士气颓丧。并且……无路可逃!
——在过去的两个星期里,盟军和日军在墨尔本东边的澳大利亚山脉脚下,打了一场“莫伊-莫韦尔会战”,结果在敌方堪称丧心病狂的炮火轰击和飞机轰炸之下,澳洲军司令托马斯·布雷米上将想方设法拼凑起来的六万盟军,仅仅坚持了一天就被十万日军击溃,不得不依靠释放神经性毒气遮断战场,才勉强断尾求生。
但是,出征迎击东线敌军的六万盟军,也被打掉了足足四万,而且整个防线都被长驱直入的日军切割得支离破碎。此外,由于日军进攻得太快,相当一部分盟军作战部队,如今都被分割包围在了威尔逊角半岛和澳大利亚山脉东麓,根本撤不回来。使得墨尔本的守城兵力严重不足。而日军却从东、西、北三个方向逼近到了墨尔本的郊外,无论哪个方向的日军,距离市中心都只有大约五十公里的路程。
虽然在之前的漫长拉锯战之中,盟军陆陆续续在墨尔本四周郊野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但问题是如今盟军根本拿不出足够的兵力来充实那些堡垒和要塞,而且原本固定设置在防线上的很多火炮,之前也都被拆下来用于发起收复失地的反攻,然后随着反攻的最终失败,统统被丢弃在了几百公里之外的地方……
幸好,一场连绵不断的大雨在此时降下,使得溪水暴涨,山洪横溢,遍地泥浆,暂时阻滞了各路日军的高歌猛进,才让这些黄皮矮子没有追着溃败盟军的屁股冲进墨尔本市区里来。
当陆地上打得轰轰烈烈的时候,墨尔本南方的菲利普港湾,倒是平静如故,但问题是,一支强大的日本舰队,如今就在港湾外面守株待兔,墨尔本港口里那些侥幸尚未被日本飞机炸沉的船只,根本出不来。
说得再形象一点,菲利普港湾就是一个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40公里,但口子却很小的大布袋,向南方开出的口子联通外海,而墨尔本就坐落在这个布袋的底端。如今,整个菲利普港湾的四周沿岸一圈地盘,暂时都还在盟军的掌握之中,但袋子的出口却被日本海军舰队给牢牢堵住,墨尔本的海路交通就基本等于被废了——就像日俄战争之中,被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堵在了旅顺港内的俄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