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热闹喧嚣的东方海洋(四)(第3/6页)
舰娘苏菲一边畅饮着椰子酒,一边信心十足地说道,“……共产国际也会发动在英国的力量,设法制造出一定的声势和压力,迫使丘吉尔在东方联合美国盟友做出些行动来——事实上,丘吉尔这个胖子恐怕还巴不得如此,在这场世界大战之中,他从来都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把美国佬拖下水的机会!”
“……嗯,如果真能凭此把中国布尔什维克拉上战车,并且让美英势力进一步陷入中国战场,使其沦为东亚公敌,以此来减轻我国战场压力的话,那么饶过这五万美英白畜的性命,倒也还算是值得。”
神重德参谋长点了点头,可转身望着已经飘扬起镰刀锤子红旗的三亚军港,还有军港背后椰林婆娑的海岸线,又不由得再一次深深地叹了口气,“……但是,就算这一轮的大撤退能够顺利完成,日本的国祚也能得以延续,帝国的《大陆政策》也是注定要破产,而日本民族的帝国之梦,也已经注定要幻灭了啊!”
……
对于东方人来说,帝国这个概念其实是一个舶来品,在西洋人带来这个概念之前,东亚根本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帝国”——中国文明里只有国家和“天下”两个概念,皇帝就是天子,在理论上统治着天下的每一个地方,只不过某些地方统治得直接一些,某些地方统治得间接一些,更远的地方就只有一个空名号。
所谓中华帝国的说法,也是西方旅行者发明出来的称呼——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他们用自己的理念给东方各国下定义:奥斯曼家族统治的土耳其是帝国,莫卧儿王朝统治的印度也是帝国,中国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千年帝国。而日本么,虽然有个天皇,但实在够不上帝国的气派,撑死了也就能算是一个王国。直到在日俄战争中奇迹般地打败了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的资格身份才得到承认,被西方人真正看作是一个帝国。
那么,究竟得要是什么样的国家,才能算是一个帝国呢?
——帝国(Empery),它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的“支配和控制”一词,特指一个族群对另一个族群的统治,在近代的欧洲,也就是“帝国”这个概念产生的时期,西方人曾经给帝国这个名词下过一个最简洁也最有力量的定义:“能够统治其他国家的国家,就叫做帝国”!
所以,帝国代表着力量和强权,代表着傲慢和光荣,代表着伟大和征服,也代表着战争和压迫……
无数人痛恨和咒骂着帝国主义,但又如此地渴望自己被冠上帝国的头衔。哪怕到了远离战火的现代社会,各路企业家也一心要把自己的公司经营成“某某产业的帝国”,可见这个名词是多么的令人心驰神往。
然而,在从古至今的一系列人类帝国之中,日本帝国绝对可谓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同样是身为地处大陆边陲的岛国,英格兰在进化为大英帝国之前,好歹也有过百年战争之中长期吞并半个法国的赫赫武功,以及狮心王理查远征圣地耶路撒冷的辉煌壮举,前后不知多少次踏上过欧洲大陆。
日本呢?除了丰臣秀吉那场短暂的朝鲜征讨,大和民族基本上就没有在大陆上站稳过脚跟,只能缩在列岛之上当御宅族。而且日本列岛的面积虽然比不列颠群岛稍大一圈儿,但环境上却是差了许多,火山地震海啸台风轮番发作,全境自然灾害如此频繁的发达国家,整个地球上只有日本一家,找不出第二个。
——自然灾害比日本更厉害的倒霉国家,翻遍地球当然还是有的,但却绝对没哪个像日本这样有志气。
由于自家的岛子条件太悲催,天晓得哪天就被震到海底去了,所以千年以来,日本人一直没有放弃登上大陆的企图,然而门口就是桀骜不驯、凝聚力超强的朝鲜民族,由于两者体量相若,日本人连这块绊脚石都踢不掉。好不容易等到丰臣秀吉的年代,集结起日本战国百年积攒下来的老兵悍将,终于一举打垮了朝鲜李朝,连下汉城、平壤,貌似胜利在望。谁知朝鲜人马上又喊来中国外援,重新把日本人摁着脑袋打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