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走进印度(二)(第3/5页)
“……这逻辑……真是绝了!”李维插嘴进来,“……可是这不能动,那不能动的,他们又该吃啥?”
“……按照这些印度教信徒的逻辑,人类可以吃叶子和谷物,因为它们不是直接和大地母亲相连,而是大地母亲生长出来喂养人类的馈赠。但是,和大地相连的茎,还是要考虑一下的。”
白泉颐津津乐道地说,“……因此,按照他们对印度教的虔诚程度,大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首先,很小一部分印度人受到现代思想影响,除了经常去神庙朝拜之外,基本跟我们没差别,酒肉照吃不误。接下来,大部分普通印度人只是不吃肉,但是可以吃蛋和喝牛奶。佛祖释迦牟尼就是这样的人,当初他在菩提树下悟道被饿晕之后,就是被人灌了一碗牛奶才救回来的——在吃素方面只能算是全印度的平均水准。比佛祖释迦牟尼更加虔诚一点的印度人,就是不吃肉蛋,也不喝奶,完全吃素。而还有一些更加虔诚的印度人,非但肉蛋奶一律不得入口,就连土豆、地瓜和胡萝卜这样长在地下的农作物也不吃。如果还要更虔诚一些的话,那么就是非但不吃土豆地瓜之类的根茎作物,甚至连辣椒、糖果之类口感强烈的食物也不能吃,因为刺激性的味道会带来欲望,而印度教的宗旨却是禁欲……不过这还不是最虔诚的信徒,最最虔诚的信徒是不仅严于律己,还要教化众生——不仅自己不吃肉,也不让身边的其他人吃肉。如果是这样的家伙,一旦看到有人杀鸡杀猪,就要去劝阻;一旦发现生意伙伴在生产屠宰设备,那么宁可违约赔钱也不能和他做生意;一旦有朋友去从军当了杀生者,就要火速跟他绝交……”
“……这这这……听着都像是阿拉伯那边的原教旨主义者了!”王秋乍舌道。
“……没错,这就是印度教的原教旨主义者,不过他们的标志不是人肉炸药包,而是非暴力不合作,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些做法。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素食主义贯彻得最彻底的,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耆那教。而耆那教信徒最多的地方就在今天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圣雄甘地就出生在古吉拉特邦,他的母亲就是耆那教信徒——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当年的甘地会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了吧……”
白泉颐挑了挑眉毛,“……所以,如今的印度街头,就是动物肥得要死,人却瘦得要死……”
“……但这也太荒唐了。中国人也有吃斋念佛的,但真要饿得急了,什么飞禽走兽、树皮草根也都会往肚里塞,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信仰和戒律啊!”王秋摇头叹息道。
“……可印度人不是中国人,他们对宗教的虔诚程度不是中国人能比的。这么说吧!中国文化从古至今都是以世俗世界为中心的,对待鬼神什么的超自然存在,有余力的时候自然也要去拜一拜,若是活人都快饿死了,那么就没人还顾得上往庙里烧香了。而印度文化却是以死后世界为中心的,认为现世是虚假的,死后的灵魂归宿才是真实的。人活着就是为了承受各种苦难的考验,死亡则是幸福和解脱……”
白泉颐答道,“……所以,自古以来,印度人就是非常的虔诚、非常的温顺、非常的容易统治。而且,他们把挨饿当成一种修行,认为是非常体面和光荣的事情。孔雀王朝的初代皇帝,那位跟亚历山大大帝较量过的伟大帝王,就是为了虔诚的信仰,自己主动把自己给饿死的。现代印度农民欠了地租还不上,也都是成百成千地自杀,而不是去捕猎鸟兽填肚子,至于上山造反的就更少了……”
……
另一方面,虽然在饮食方面如此自律和无欲无求,但印度人开起车来却似乎同样不缺乏彪悍。除非车子超载得太厉害,想要快都快不起来。否则的话,就算是一向懒散不守时的印度司机,只要一握上方向盘,经常也会极为勇猛地争分夺秒——和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区的交通相比,中国几乎任何一个地方的交通都可以说是“秩序井然”了!这里有反光镜的车都是新的日本和韩国车,有点年头的车要么反光镜被拆了,要么好像从来就没装过!因为反光镜在这边的道路上几乎是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