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伦敦的生化末日(第2/4页)

……

言归正传,在进一步仔细详谈之后,伊丽莎白又敏锐地发现,虽然夏绿蒂对这位宾利先生的描述,似乎基本跟《傲慢与偏见》的原著内容一致,但也夹杂了一些小说剧情里没有描述的情况:

“……听说最近的伦敦出现了瘟疫,原本住在城里的达官贵人们,都在往各处乡下疏散避难,以此来躲开病魔的侵袭。这位租下了内瑟菲尔德庄园的宾利先生,眼下又赶回了伦敦,似乎是打算带上很多城里的绅士小姐们,一起来我们村里住上几个月,到时候想必一定会很热闹,有很多的舞会和宴会……”

“……瘟疫?!听上去似乎很可怕的样子。能仔细说说吗?”伊丽莎白赶紧露出害怕的表情,追问道。

遗憾的是,因为疫情还没有传播到身边,夏绿蒂的注意力似乎全都放在了那位宾利先生的英俊容貌和万贯家财上,对瘟疫的详情所知甚少,甚至连究竟是闹了什么种类的瘟疫都不清楚……

然后,结束散步回到家中吃晚饭的伊丽莎白,就将“宾利先生驾到”和伦敦瘟疫的消息带给了王秋等人,后者不出意外地同样没能引起重视——这个时代没有抗生素、没有疫苗,卫生状况糟糕,病人痊愈主要靠祈祷,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高达五分之一,一场感冒就能要人命,鼠疫、霍乱、麻风、梅毒、天花、肺结核……一大堆传染病长期流行,人口拥挤的大城市更是各种病菌的集中营,三天两头闹瘟疫属于常态。

遥远中世纪那场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死病暂且不提,十七世纪前期消灭了伦敦四分之一人口的炭疽疫也不论,就在十多年之前,美国独立战争末期的1781年,英国就爆发过一场遍及全境的大流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病情严重。据说约有四分之三的英国人被传染,并逐渐席卷整个欧洲,甚至还传到了美洲。虽然相比中世纪时把欧洲变成人间地狱的鼠疫,这场流感已经是温和得多了。但死亡率至少也达到了一战末期那场西班牙大流感的程度,而且更要命的是无药可救——就算在现代,面对流感也只能以预防隔离为主,就像那场让人记忆犹新的非典疫情和之后一直仍在像幽灵般扩散的禽流感。而在连阿司匹林都没发明的十八世纪末,若是染上了流感就只能等待上帝的选择,要是再并发个肺炎、脑炎什么的,就更惨了……

(美国独立战争后期,英国本土这边堪称是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所以最后实在是打不下去了。)

由此可见,这年头的伦敦,时不时爆发一两场小瘟疫属于正常现象,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而且《傲慢与偏见》的主要剧情舞台也不是在城里。与其关心这种远在天边的小事,还不如研究一下在《傲慢与偏见》的故事剧情开启之后,如今这帮换了魂儿的班纳特姐妹们究竟该走怎样的路线,才能够多刷些积分……

但是,王秋和他的同伴们并没有意识到,如今爆发在伦敦的瘟疫,究竟有着怎样骇人的真面目。

而那位容貌漂亮、身家豪富的宾利先生,更是再也没有机会从伦敦回到朗伯恩村来了……

……

十八世纪末的伦敦,正在从罗马帝国边境小城,向着主宰近代世界的“世界之都”大踏步迈进。

若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之前一个世纪的英国历史,可以发现许多经典种田文中所见到的标准崛起模式:优良而安全的地理条件、激增的城市人口、高速发展的工商业、以及如同开了金手指般的科技大爆发……尽管这个国家只是一个弹丸小岛,却对广袤世界上数不清的民族产生了长达四百年的巨大影响。

与此同时,优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集中发展的工商业,也让伦敦成为了英格兰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