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一)(第3/4页)

然而,此时已经秘密投靠豪格的范文程,却星夜赶到位于溧阳的豪格大营,替他出谋划策:“……争夺帝位之事,素来兵贵神速,岂可如此缓慢行事?如今两黄旗态度游移,南京防务空虚,驻军甚少,殿下只需挥师直捣京中,逼降太后,自然可以早定大位。待到名分已定之后,又何必在意麾下兵马多寡?”

豪格一听觉得有理,便纠集麾下嫡系兵马五千余人,绕过各旗驻扎的营地,沿着大道直扑南京。

此时,南京宫廷的哲哲太后掌握着大清皇室的各种印信,名义上控制着大清王朝的合法中央政权,但支持她的蒙军旗和两黄旗牛录,多半都还滞留在镇江一带。在残破不堪的南京城内,并无多少嫡系兵力。

结果,当豪格率领正蓝旗大军兵临南京城下之时,顿时打了哲哲太后一个措手不及。掌握皇太极御前亲军的索尼和鳌拜等人,居然在雨花台按兵不动。而南京城墙依然残破,缺口坍塌甚多,无法固守。于是哲哲太后只得派遣身边的少许侍卫兵马出战御敌,结果兵败被杀,而皇太极的两位小皇子,也于乱军之中失踪。但大玉儿和海兰珠两位宠妃,却设法带着皇室的玉玺印信潜逃江北,一路辗转投奔了徐州的多尔衮。

对于这两位俏佳人的投奔,多尔衮顿时大喜,须知大玉儿跟他有旧情,而海兰珠则是天姿国色,能迷得皇太极颠三倒四,自然也让多尔衮颇有羡慕,于是当即按照女真旧俗,纳大玉儿和海兰珠二女为妃,并且历数豪格的“谋逆”之罪,自封盟主,声称要南下讨伐。

与此同时,身在南京的豪格虽然没能找到玉玺,但却俘获了皇太极的整个文官班子,便索性在一众汉臣的拥立劝进下,于南京紫禁城称帝即位,在今年继续沿用皇太极的崇德年号,同时下旨讨伐反贼多尔衮。

然而,豪格和多尔衮这两位死对头,最终还是没能打起来。因为对于突然冒出来的豪格这位皇帝和多尔衮这个盟主,剩下的各旗头领全都表示坚决不认账——得知南京惊变之后,把扬州看成自家地盘的阿济格,立刻北上陈兵于淮河要津清江浦,阻拦多尔衮的南下之路。镶蓝旗主济尔哈朗则联合阿巴泰,纠集起了一百多个牛录的大军进逼南京,要求就自身的地位和权力问题,跟豪格这位新皇帝讨个说法。

看着城外黑压压的一片兵马,心理素质有限的豪格顿时麻了爪,只求保住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其余的一切都好商量。接下来,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豪格皇帝宣布裂土封疆,济尔哈朗、阿巴泰、阿济格三位实权派皆封亲王,各领一府之地为藩国,日后若能打下更多疆土的话,也一律归其各自所有。

按照这一方针,阿济格封藩扬州府,阿巴泰封藩常州府,济尔哈朗封藩太平府,并且允许他们各自在江北、苏浙和皖南开疆拓土。豪格这个大清皇帝则只保有应天、镇江二府之地,不敢再奢望更多。

此外,不愿意归附豪格的两黄旗部众,也可以投奔任何一位自己认可的藩王,皇帝不得加以追究。

通过这样一番放权和大放血之后,依靠着各旗首领之间的互相牵制,新任的大清皇帝豪格总算是勉强坐稳了皇位。而唯一心有不甘的多尔衮,也无力南下,只得在徐州悍然称帝,将国号改回大金,自称大金皇帝——至此,南下入关的满洲八旗正式分裂,形成了南北二帝对峙,沿江三王封藩的格局。

不过,由于深知自己孤悬汉地、得不到补充,经不起任何内耗。所以满清八旗虽然四分五裂,但依然不敢自相残杀,而是默认了和平分家的现实。接下来,阿巴泰和济尔哈朗便在南京城下分手,带着他们的部众各奔东西,准备再次启动停滞已久的江南攻略。其中,济尔哈朗计划从太平府西征,沿着长江攻取上游地盘。阿巴泰则准备先拔掉常州府内残存的江阴县城这颗钉子,再顺势直捣苏州和松江,全取江南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