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太极的否极泰来(第2/3页)
但问题是,有句老话叫做此一时彼一时。七月份那会儿的大清帝国,确实是横扫中原无敌手,有着一副席卷天下、并吞六合的气势。但时隔三个月之后,眼下这个不仅丢了辽东老家,又被关宁军给赶出北京的大清帝国,在孔府众人的眼中就变成了冢中枯骨,只剩下苟延残喘的本事了。
不过,虽说眼下这个仿佛丧家之犬的清廷,明显已是落毛凤凰不如鸡,怎么看都蹦跶不了几天了,但好歹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那几万彪悍嗜血的鞑子铁骑,肯定是孔府这帮富贵闲人挡不住的。
所以,孔府上下商议了一番,最后决定还是客客气气地招待这位蛮族皇帝,送上一堆奉承话,实在不行就再给点儿犒劳兵马的银钱粮秣,总之就是摆出送客的姿态,尽量把这帮满洲大爷给平安送走便好。
遗憾的是,这些孔丘的子孙后代们,终究还是严重高估了这帮满洲鞑子们对孔圣人的敬畏程度,没有在第一时间内举家逃亡,结果就让他们一大家子陷入灭顶之灾:皇太极带着大军刚刚进了曲阜,就下令包围孔府,不许圣人后裔走脱,然后假惺惺地召见了衍圣公孔胤植,表示要给他抬旗赐姓。
孔胤植最初还推脱了一下,但在得知假如他坚决不肯抬入正黄旗的话,大清皇帝就只好砍了他的脑袋,换个更听话的人来当大清的衍圣公之后,这货就十分可耻地缩了,从此成了正黄旗人,改姓爱新觉罗。
再接下来,皇太极又下令曲阜全城百姓剃发易服,在刀子的威胁下,衍圣公一府老小不得不带头积极响应,并当众举行了极为隆重的剃发仪式。作为回报,皇太极不仅继续将孔胤植封为大清的衍圣公,还给了他一个礼部尚书的空头官衔。只是剃了头受了封还没完,既然孔家也成了正黄旗人,那么他们全家自然就是皇太极的奴才,而奴才的东西就是主子的东西,主子的东西还是主子的东西……
咳咳,跑题了。总之,按照上述逻辑,孔府的田地产业就全部成了八旗大爷的皇庄,孔府的佃农则统统成了八旗的包衣奴才,孔家的金银财宝从此也都属于皇太极这个正黄旗主。至于那座辉煌壮丽的衍圣公府,也被皇太极下令征辟为大清行宫,用于安置一部分从北京辗转来归的八旗家眷。
但问题是,这样一来的话,既然孔家的产业都换了主人,那么孔家人自个儿又该搬到哪里去呢?
对于这个问题,皇太极很豪爽地大手一挥:孔府的年轻女眷,都可以跟八旗主子睡一个被窝嘛!
于是,自皇太极以下,好些八旗贵胄都在曲阜身体力行了一回“满汉一家”的民族大融合之道。那几位金尊玉贵的孔家小姐,全都被如狼似虎的八旗权贵们瓜分一空,运气好的还能当上嫔妃或侧福晋,运气差的只得了个侍妾的名分。更糟糕的是,就连衍圣公孔胤植和他儿子最喜爱的几个漂亮小妾,甚至还有两个明媒正娶的孙媳妇,都被几个贝勒爷蛮不讲理地抢了去,从此只能在这些八旗贵胄的胯下娇吟承欢……
至于孔府的男人也不必担心没事做,身为正黄旗丁,天生就是皇帝的奴才。当孔家女眷在给满洲大爷侍寝的时候,那些劈柴打水喂马打扫屋子之类事情,自然要让男人来承担。就算不会干活也没关系,大清八旗从来不养懒人,一律打死喂狗便是——于是,在死亡的威胁面前,这些原本需要被人伺候的老少爷们儿,很快就学会了各种伺候人的活计:没学会怎么伺候人的,据说都被埋进乱葬岗了。
当然,作为山东孔府的当门人,衍圣公孔胤植和他的儿子们,倒是不必操持此等贱役,而是享受着伴随御驾的殊荣,可以天天得到大清皇帝陛下的耳提面命,教导他们各种做正黄旗奴才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