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清帝国的昙花一现(中)(第2/3页)
此番通告一出,退守到紫禁城内的六万八旗家眷,立刻就开始人心动摇。
之前大家以为这回是死路一条了,这才满心悲壮地准备垂死挣扎,即使去见阎王也要拖几个垫背的。可是既然眼看着似乎还有活路,又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跟举族全灭相比,就是再坏又还能坏到哪里去?
再说,眼下几万人都困守在紫禁城里,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连兵器都做不到人手一件,而外面的关宁军已经把红夷大炮都架了起来,就算大家拼死抵抗,又能支撑上几时?还不是白白送死?
最终,在求生的渴望之下,紫禁城内的八旗家眷还是同意了关宁军的招抚,心惊胆战地打开了宫门,期盼着对方的守信履约。而关宁军居然也真的履行了诺言,在软禁了皇太极的后宫嫔妃和一部分八旗显贵的妻儿之后,便下令打开城门、让出通道,甚至还搜集了一些船只,让这些旗人可以从运河上撤离。
至此,这场短促的“北京之变”,彻底尘埃落定。次日清晨,随着满街张贴的《讨虏檄文》,在喊杀声和爆炸声中躲进床板下颤抖了一夜的北京市民,终于得知这座城市又一次更换了主人。
“……昔年明廷无道,苛待良臣,盘剥万民,天下民不聊生。吾辈奋而起兵,不得已与鞑虏歃血订盟,暂借夷兵数万,欲挥师入京,肃清奸贼,匡正朝纲。孰料狡虏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据燕都,窃我华夏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吾辈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只得姑且饮泣忍隐,未敢轻举。而今,伪清鞑虏宠奸臣,贪敛赋,重刑罚。不能救民于水火,反倒日罄师旅掳人钱财,吸髓剥肤,奸人妻女,与禽兽何异?故而前有黄将军犁庭扫穴,尽除关外妖氛,还辽东一个朗朗乾坤,足见鞑虏气数已尽。后有我军急兴仁义之师,拯民涂炭。今已定京师,故遣牌知会:士民勿得惊惶,各安生理。尔民有弃暗投明,检举满洲蛮夷藏匿民间者,立得重赏。其余毋得戎服,玉石难分,悔之不及。此檄!”
紧接着,在关宁军四出弹压,捕杀了少许趁乱抢劫的青皮流氓之后,北京城的秩序便再次安定了下来。
……
另一边,虽然北京城里的数万八旗妇孺老弱,最终都平安地出了城,而关宁军也没有毁约追杀的意思。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家伙就真的逃出了生天。因为在得知了北京之变的消息后,北直隶各府县的缙绅地主们也是弹冠相庆,随即群起而响应,纷纷组织乡勇扯旗反清,争先恐后地打起了落水狗。
——当穿越者在各处占领区杀缙绅搞土改的时候,八旗大爷们同样也在京畿周边一带大肆跑马圈地,同时把那些土地上的缙绅佃农统统贬为包衣奴才。虽然皇太极身为一代豪杰,不会看不出这种破坏性掠夺政策的危害,但不管怎么说,他也首先是满人的君王,必须首先满足自己人的利益。毕竟得到利益的都是作为大清朝廷统治根本的八旗贵族,哪怕是皇太极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表示默认。
于是,那些在“八旗跑马圈地运动”之中深受其害的缙绅乡民,很快就变成了最坚定的潜在反清分子。
结果,仓皇逃亡的八旗妇孺,刚刚离开北京不过二十里,就遭到了京郊乡民的袭击和抢劫,一度损伤惨重。幸好,同样是由于跑马圈地的缘故,如今的北直隶乡间也散落着不少小股的八旗兵马,此时闻讯纷纷赶来汇合,经过一番厮杀,总算是打退了乡民和土匪的进攻,护送着八旗妇孺逃进了天津城。
更要命的是,随着北京陷落,关宁军叛清自立的消息传开,整个北直隶的残余清占区,也都出现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连锁反应。那些被满清朝廷委任的地方官吏,不是被人武力驱逐,就是主动扯旗反清,整个偌大的华北平原上,到处都是一片树倒猢狲散的闹腾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