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万里大移民(中)(第2/5页)

然后,这些难民将视情况,或者在营地里进行若干天的纪律训练,或者直接被押送到后方,在途中进行再教育。而前方的这些收容站也将涌入一批新的外地流民,如此轮回往复,仿佛从来没有休止……

即使以关大弟这个底层士兵的眼界,也觉得被送往登州的难民实在太多了,不由得有些忧郁。

“……大弟,你愁个啥啊?不是说,这些流民不会在登州落户,跟咱们抢饭吃、抢地种,而是要被那位黄大帅送到南方去垦荒吗?”另一名士兵有些不解地问。

“……话是这么说,可是从山东到南方的路那么远,他们在登州等船的时候,难道就不用吃喝了?”

关大弟白了他一眼,“……希望那些大海船能够从外地多运些粮食过来,要不然就得让咱们给他们供着饭食吃啦!那样一来的话,咱们在文登和威海的那些个屯堡也不算有多宽裕,怕是要被活活吃穷了……”

——事实上,登州镇士兵关大弟的上述担心,从某种角度来说,完全是在杞人忧天……

……

威海卫,刘公岛

在另一个时空,这座从威海的街头即可望见,与威海市区只隔了一片狭小海域的岛屿,将会成为清末北洋水师的总司令部和二十一世纪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在明末的这会儿,刘公岛上除了寥寥几户渔民的简陋窝棚和一座荒废多年的破庙之外,就只有一片原生态的温带天然植被……

直到全球华人穿越者同盟的三艘鳄鱼级登陆舰,才让这座草木茂盛的荒岛上多了那么些文明的痕迹。

——岛上原有的渔民,被立刻强制迁走,塞进了登州镇的军屯。三条用于停泊大型船舰的栈桥,只用几天时间就被抢修完毕。然后,在岛屿南部靠近大陆的平地上,出现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净化营”,到处都是一排排的彩钢简易房和军用帐篷,还有为净化营提供生活用水的沟渠和小水库,也在岛上相继出现。

来自中原各地的流民们,在登州镇控制区边境的各处收容站换上蓝布袍子,一队一队地被押送到威海卫,然后坐上登州水师的战船,一船接一船地运到了刘公岛上。让这座亘古荒凉的小岛,一时间居然变得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起来……不过,这些流民并没有在岛上滞留多久,而是在凑足了一定数量之后,就被塞进那三艘巍峨如山的大铁船里,说是要把他们转运到“海外”去垦荒。

这个消息毫无疑问地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但难民们很快就发现,这些大铁船每次装满人出海之后,通常不过一两天,有时候甚至只有半天便开了回来……如此看来的话,即使这些大铁船的速度再快,但只要这么短时间就能打个来回的话,那么他们即将安家落户的所谓“海外”地方,估计也不太远吧!

于是,刘公岛净化营里的这些流民,也就渐渐地平静了下来——虽然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但也知道保证自己的生存才是头等大事。在故乡连年灾祸横行,老百姓已经没了活路的情况下,他们既然之前就为了混一口饭吃,不惜背井离乡流亡到外地逃荒,那么现在自然也不会介意为了谋生,而稍微跑得更远一点。

——这些流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未来的新家,居然会远在地球的另一边……

刘公岛上的净化营里,刘二狗正在收拾着自己寥寥无几的几样行李,准备跟着大队人马一起上船。

刘二狗是河南开封府乡下的一名佃农,自从崇祯三年以来,河南连续三年大旱,开封府虽然靠着黄河,但灌溉水渠早已荒废,纵然有河水也浇不了地。刘二狗家中颗粒无收,既交不起东家的租子,又没有活命的口粮,还被衙役拉去打板子催税。不得已之下,只得和同村几个青壮一起投奔了山上的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