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崇祯皇帝的绝望(上)(第2/3页)

这两份噩耗一前一后地送到还在纠结于大凌河之败的崇祯皇帝面前,当即就把皇帝陛下气了一个仰倒。而之后朝会上,群臣百官互相推卸责任,往对手头上扣帽子的行为,更是让崇祯皇帝倒足了胃口——最后经过一番争吵,决定任命朱大典为山东巡抚,负责督师平定登州之乱。而福建乱事,则由南京兵部设法调兵平定。同时传令两广总督衙门,要求立刻驱逐髡贼的商船,禁绝民间与髡贼的贸易。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朱大典还没来得及赶到济南上任,闻香教妖人就又一次在鲁南扯旗造反,并且攻打济宁截断漕运,掐掉了从江南给北京输送粮米的生命线!结果,预订进剿登州的讨逆大军尚未集结完毕,就只得掉头先行对付闻香教之乱,而且由于低估了教匪的势力,还一连打了好几个败仗。

接下来,若干股陕西流寇也开始突入河南,似乎有与闻香教匪徒合流的趋势,朝廷对此反复商讨之后,鉴于陕西地面已经日渐安稳,决定调遣三边总督洪承畴率领秦军出潼关,负责平定中原的流寇与教匪之乱。

同时,留都南京和中都凤阳方面也设法组织了全部兵力,北上淮河一线,封堵闻香教乱贼的南下之路。至于远在福建的叛将黄石,暂时就顾不上搭理了——先保住运河这条生命线和江南的花花世界要紧!

如此焦头烂额地撑到七月,闻香教之乱依然没能平定,运河也未能打通,南方漕粮一粒也没送到京师,北直隶的粮价已经涨上了天,福建那边战局如何更是一无所知。洪承畴虽然在洛阳城下打了个胜仗,重创了一股流寇,但此时已有十几万流民军涌入河南,裹挟当地饥民遍地开花,再加上闻香教的四处举事,河南全省几乎没有哪个府是太平的,一时半会儿压根没法收拾……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宣府和大同的边军居然还因为争夺两处银矿而爆发了内讧,一口气打掉了上万兵马!真是不拿朝廷律令当回事!

再接下来,宣府和大同两镇的内乱缘由还没调查清楚,从山西又传来了一则更加要命的噩耗——另外一群陕西流寇没有去河南肆虐,而是直捣太原,一举端掉了山西省府,还屠灭了晋王满门!

得知此事之后,崇祯帝又是眼前一黑,差点当场呕血——如这般失陷亲藩、藩王遇害的祸事,大明百年以来都未曾有过,如今却发生在了自己的治下,日后如何还有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就在崇祯皇帝气急败坏的时候,从让他伤透了心的辽东前线,居然又一次传来了更加恐怖的坏消息:那个阴险狡诈,人称九尾狐转世的建奴首领皇太极,通过大凌河之战投降的诸多明朝将领,对辽西的关宁军残部展开了游说劝降,弄得蓟辽边镇一时间谣言纷飞、人心混乱。再加上由于海运、漕运一齐断绝,朝廷拨发给关宁军的钱粮中断了两个月,急得辽东巡抚丘嘉禾和监军太监连番密报,称军心不稳,恐有不测之祸,为防关宁军倒戈投敌,导致国门大开,希望皇上速速调拨钱粮,重赏犒劳军士,以安其心……

对此,崇祯皇帝除了怒叱关宁军不忠不义之外,也就只有无奈苦笑了:重赏犒劳军士?说的倒是轻巧!国库太仓从万历末年就穷得跑老鼠,皇帝的内库也已经没剩下几两银子,如今漕运又断了,各省赋税都送不进京里来,哪里还有余钱?再说,关宁军这帮只拿钱不干活的混蛋,又岂是几个赏钱就能安抚的?

总之,看着这么多纷至沓来的噩耗,还有一天比一天急速败坏的时局,崇祯皇帝不由得浑身无力,感觉自己在明面上虽是一言九鼎的九五之尊,实际上却仿佛成了笼子里的困兽,无论如何挣扎,也逃不出悲惨的命运……但除了坐在桌案后面摔茶碗发脾气之外,他还是什么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