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二十一)(第4/7页)
可是,随着“真·澳洲人”的出现,这些错漏百出的宣教神话,顿时就面临着被彻底戳穿泡沫的危险。
“……什么?你就直接把人家说成是海贼?那些澳洲同胞怎么可能答应?还是请现实一点儿吧!”
坐在小沙发上喝茶的中央政务院总理,网名“督工”的马千瞩不由得翻了个白眼,对想当然的戴锷吐槽说,“……更何况,如今就连我们自己都没制订出统一的标准来历背景资料——你们新道教弄了个五百仙人下凡版本,天主教会又搞了个五百天使救世版本,然后还有一个澳宋权贵子弟宫廷斗争失败流亡版本,外加一个澳宋帝国末日大灾难幸存者逃回故国版本……光是我在临高市面上听到的就有这么多了,而那些外派的同志还不知道跟越南人、明朝人和荷兰人胡诌了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必须要立即重视起来啦!”
对于马千瞩上述说法,与会众人也纷纷点头,不过,虽然他们表面上都是一副严肃认真的模样,但心底里其实并不是很在意此事本身:“澳洲神话”这种东西到了眼下这会儿,实际上已经无所谓穿帮不穿帮了——临高的穿越众目前早已在大明帝国的边陲角落站稳脚跟,澳洲国度的存在与否并不能撼动这个穿越者集团的根基,就如同晚清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都跟遥远欧洲的天主教会没有任何关系一样。
但是,对于当前的执行委员会,或者说文德嗣主席而言,“澳洲神话”的破产,无异于给了元老院内部各个派阀势力一个攻讦的靶子,必然导致执委会在元老院之中的威信进一步下降。而对于宣传教育部门的工作来说,也实在是一大打击——意识形态的破产会带来怎样的恶果,可是谁都说不清楚的。
幸好,目前还有补救的机会——文德嗣主席最终决定,让人发电报向澳洲方面说明此事,希望对方帮忙遮掩一下……不久之后,回电来了,澳洲方面同意对此事进行磋商,但由于涉及到的问题太多,简短的电文里恐怕说不清楚,所以需要当面交流,而且在统一对外宣传之余,也必须顾及澳洲方面的形象……
“……平秋盛的贸易船队不是还在鸿基么?让他不必去泰国了,提前在巴达维亚等着澳洲的船队吧!”
文德嗣主席如此提议说,“……现在请大家举手表决……很好,通过了!现在就组织一个外交代表团,乘最快的船到鸿基跟平秋盛的船队会合吧!当然,在出发之前,还得要跟荷兰东印度公司驻临高的贸易代表通知一声,避免误会。另外海军也尽量凑几艘军舰出来,好歹得给外交代表团壮一壮声势……”
“……那么我们自己的四个版本背景来历怎么办?拿哪一个版本的跟澳洲方面商量?”马千瞩总理问。
“……来不及了,让代表团在船上慢慢商量吧!反正从咱们这儿到巴达维亚也要不少时间……”
……
越南,鸿基堡(现代越南共和国的海防港附近,邻近著名旅游风景胜地下龙湾)
经过未来穿越者的几年建设开发,原本只是一个煤矿坑的鸿基堡,已经成了一座在军事要塞保护下的矿业城市和贸易中心,煤矿的规模延伸得越来越远,辖下越南矿工的数量也在急速增加,每天都有食不果腹的越南贫民从远方慕名投奔来——郑氏和阮氏军阀之间的残酷内战,和由此导致的沉重赋税,已经让这些衣衫褴褛的农民几乎绝望,而投奔鸿基靠力气挖矿挣饭吃,则是他们心目中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与此同时,鸿基堡贸易区的货物也是琳琅满目,目前在临高和大陆已经产能过剩的商品如食盐、白糖、成药都在倾销,此外,像临高传统的优势产品,玻璃器,水晶镜,骨瓷,还有越南极度匮乏的轻工产品——鞋子、雨伞、扇子、帽子等也应有尽有,使得鸿基已经成为了红河口三角洲上的一个大去处,各类商贾的船只都在鸿基港的外埠停靠,主要都是华商,原先就在做这北部湾沿岸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