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五)(第2/9页)

“……如今眼看着就要筹办新年酒宴了,守随大人,主公这阵子一直在犹豫,到了今年岁末接受众臣敬酒的时候,是继续遵循旧例呢?还是应该说些什么跟往年不同的话呢?”

听到这话,那些外地武士还是一脸的茫然,但几位反应敏锐的长州藩士,却霎时间眼神亮了起来。

——凡是毛利家的武士,都知道上面那句貌似平常的话语之中,蕴含着怎样不得了的意味:

倒幕!

说起来,早在上一次“征长战争”还没爆发之前,长州藩跟江户幕府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差不多是“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了,也难怪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长州藩最终会成为倒幕运动的急先锋。

当然,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上,长州藩依然是倒幕运动的急先锋,以及顶梁柱。

——长州藩毛利家的先祖,是被誉为“战国第一智将”的毛利元就。毛利家在战国时代最强大的时候,曾经占了本州岛西部百分之八十的土地。毛利元就死后,继承人是他的孙子,叫做毛利辉元。历史上这个人的表现,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心比苍天高,手比豆腐软。因为眼高手低,时不时要各种倒霉。

于是,在庆长五年(1600年)的时候,日本国内爆发了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关原合战,由德川家康对阵石田三成,其中,石田三成率领的西军,在事实上代表了当时的日本最高统治家族丰臣家。不过,石田三成虽说是丰臣家的代表,但其实也就是个战场总指挥,西军的总大将则是毛利辉元。

那时候,石田三成请实力雄厚的毛利辉元来做西军总大将,一开始他还摆着个架子不肯来,最后石田三成承诺,一旦打败德川家康,就让毛利家成为日本第二大家族,仅次于丰臣家,这位大爷这才答应参战。

到了东西两军在关原决战之时,西军在战场上的总人数达到了大约十万人,其中,光是毛利本家以及毛利家分支小早川家和吉川家三家的兵力就有三四万人,但这三四万人由于毛利辉元老大的常年无能和三家之间的矛盾分裂,以至于根本无法团结一致,在战场上不是围观就是倒戈——犹豫胆怯的毛利辉元听从吉川广家(当时已被家康收买)的建议,以德川家在战后保全毛利家领地的交换条件,对东军采取了消极避战的方针。至于小早川家更是索性临阵背叛,倒向了德川家,从而直接导致了西军在关原战场上的失败。

但关原战场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整场战争的失败,要知道,当时毛利辉元自己还带了万把人驻留在大阪城内,而大阪城则是被誉为当时“日本第一”的金汤之城,如果率众据城死守,也未必不能熬死德川军。

所以,当时同在城内的西国大名立花宗茂,甚至毛利辉元的养子毛利秀元等人,都认为应该守城决一死战,哪怕最后还是要跟德川家康议和,最起码也得显示一番自己的力量,免得被那只老乌龟给看扁了。可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毛利辉元又缩头了——他决定相信德川家康保全毛利家领地的承诺,不战而降。

谁知战后的德川家康立马变脸,面对前来讨饶的毛利辉元,德川家康推翻了先前的承诺,把长州藩的封地从一百二十万石给削到三十万石,一下子就穷掉了。对此,毛利辉元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得吞下自己酿造的苦酒,随即退隐出家来悔罪。而长洲藩上下则从此深恨幕府,都到了恨入骨髓的地步。

在历史车轮刚刚滚到宽永七年的眼下,距离关原合战只过去了三十年,长州藩还有很多经历过当年那场大战的老人在世,提起在关原大战之中坐失良机和之后被削藩减封的旧事,一个个都恨得咬牙切齿。虽说当年那番祸事主要还是因为毛利辉元太傻而引起的,但仇恨就是仇恨,自从江户幕府开幕以来,每一个长州藩武士心中都燃烧着复仇的怒火。以至于在每年的新春团拜会上,长州的毛利家藩士都会说“主公,可以(倒幕)了吗?”作为贺词之始——当然,藩主的答复也总是“时机还不成熟,请继续等待”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