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彗星(第3/6页)

“那我们能够深入彗核吗?”

“抵达之后才能知道。为了保证安全,也许我们只能在几千英里以外,通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从我个人角度说,如果不能深入研究,我会很失望的。你说呢?”

皮克特关闭录像机。是啊,马顿斯说得对,他也会失望的,尤其是在当时看不到任何危险的情况下。实际上,彗星本身没有任何危险,真正的危难来自飞船内部。

兰德尔彗星已经开始远离太阳,一路还在喷发声势浩大却又异常稀薄的气幕,挑战者号穿行其间。如今,他们已经接近了彗星内部的核心密集区,但周围几乎还是完美的真空地带。明亮的雾气弥漫在挑战者号周围,延伸开去足有数百万英里,却丝毫阻挡不住来自远方的星光。他们正前方就是彗核,它就像一团模糊但却璀璨的微光,仿佛勾魂的鬼火,引诱他们继续向前。

电磁干扰现象在飞船附近时时发生,一次比一次猛烈,几乎完全切断他们与地球之间的联络。飞船的主无线电平台自始至终只能收到一个信号,在过去几天里,他们只好通过摩尔斯电码将“OK”发送出去。等到他们远离彗星飞回家乡时,正常通讯应该能够恢复,但现在,他们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中,仿佛回到了无线电发明之前的年代。虽然很不方便,但也仅此而已。实际上,皮克特反而很喜欢目前这种状态,他有了更多时间用于案头工作。挑战者号正在驶向彗星的核心,在二十世纪以前,即使在梦中,也没有哪个船长敢想象这样的航程。但核查食物清单,清点供给数量这样的工作,还是得有人来做才行。

飞船雷达搜索着周边的空间区域,挑战号缓慢而小心地“爬”进彗核。在冰山之间,它停了下来。

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哈佛大学的弗雷德・惠普尔就发现了真相,但就算证据都堆在眼前,这一切也很难让人相信。彗星的核心部分相对于整体来说极其微小,由松散的冰块集群构成,它们麇集在一处,相互环绕运行,沿着彗星轨道共同前进。和在极地海域中漂浮的冰山不同,它们不是由水凝结而成,也不会映出耀眼的白光,而是呈现出脏兮兮的灰色,质地酥松,就像半融化的脏雪球,上面还有许多孔洞,里面储存着凝固的甲烷和冻结的氨气,它们吸收太阳的热量之后,便会时不时喷发出磅礴的气雾。那是一场视觉盛宴,但皮克特却没有多少时间欣赏。他要忙的事还有很多。

他正在对飞船上的备用必需品做例行检查,这时才意识到大难已经临头——其实,他也是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这一点的。供给品的数量令人十分满意,直到他们返回地球都绰绰有余。他已经亲自清点过了,现在只要往飞船上记录所有账目的电子存储器中敲入几个不起眼的字符,确认一下结余记录就可以了。

当那荒唐的数字第一次闪现在屏幕中时,皮克特还以为是自己打错了。他将运算结果清除,重新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压缩肉干总量——最初:60箱;已消耗:17箱;剩余:99999943箱。”

他再次重新输入,然后又试了一次,结果还是错的。他有点儿生气,但还没有特别警觉,只是去找了马顿斯博士。

他在“刑讯室”里找到了这位天文学家——其实那是一间迷你健身房,隔壁是储物间,另一边则是推进剂主燃料箱的防护墙。所有机组人员都要在这里进行锻炼,每天一个小时,以免全身肌肉在零重力环境下日益萎缩。马顿斯正同一组粗壮的弹簧搏斗,脸上的表情十分狰狞,当皮克特说计算机出了问题以后,他的表情更难看了。

他们在主控输入面板前做了几组测试,结果更糟了。“计算机出毛病了。”马顿斯说,“它连加减法都不会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