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谁炮制了“隆美尔神话”(第3/7页)

从1942年8月下旬德军攻入城内到1943年2月2日被围部队全部投降,五个多月时间里两军展开了战争史上规模空前、也惨烈空前的巷战。这和苏军第62集团军的“紧贴”战术有关,双方纠缠在一起,没有清晰的战线,德军的火力优势、尤其是“斯图卡”(Stuka)俯冲轰炸机就发挥不了作用。有资料说德军一度占领斯大林格勒全城的90%,其实确切些说应该是巷战弥散到全城的90%,因为大多数地方都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一个地方很难说是在谁手里,不少地方易手多少次难以算计。“巷战”的说法也已不确切,因为战已经主要不是在街巷上进行,双方不是一个街区、一个街区,而是逐楼、逐层、逐个房间、逐个楼梯间、逐个地下室地争夺,德军戏称的“老鼠战”(Rattenkrieg)倒很符合实际情况:“夺取了厨房,还得夺取客厅和卧室”。

由于当时整个德国战争行动都服从于“蓝色行动”的需要,德国空军把苏联战场上80%的兵力都集中到这里,从而使配合“B集群”作战的德国空军第4集团军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空军作战单位,德国空军对地面的攻击规模空前,仅对伏尔加河对岸一个面宽不足1,000米的苏军阵地,就先后投入超过1,208架次“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攻击。第6集团军迸攻到斯大林格勒城郊的8月23日那一天,出动超过1,000架飞机把城市炸成一片火海,10月14日一天更是出动2,000架次轰炸机投下600吨炸弹。但德国空军的损失也不小,到11月初,可用的轰炸机已经从480架减少到232架,有经验的飞行员损失近千人。

第6集团军被包围以后,尽管力量已经大大削弱,德国空军还是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空中补给与人员撤离行动,总共撤离3万余人(其中伤员24,760人,后勤、技术支持等非战斗人员5,150人)。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德国的运输机还只能算中型飞机,用得最多的容克斯Ju 52型三引擎运输机一次只能运送18名士兵,或者12名伤员。由于已经损失了苏联战场上四分之三的运输机,不得不把许多轰炸机改作运输机使用,其结果,在损失274架运输机之外又损失了165架用于运输的轰炸机。在此期间,为保证斯大林格勒前线空军的油料供给,不但减少了国内飞行员的训练飞行,还减少了其他战场飞机出动的次数。这便影响到阿拉曼战场,隆美尔(Erwin Rommel,1891—1944)几乎没有得到德国空军的支援,他的参谋长弗里茨·拜尔莱茵(Fritz Bayerlein,1899—1970)就说:“希特勒需要把他拿到手的每一架飞机都用于苏联前线”。

斯大林格勒市中心俯瞰全城的马马耶夫岗(Мамаев курган,军用地图上标为“102.0高地”),作为控制整个城市的制高点,是两军争夺最激烈的地方。双方炮火不知道把它“犁”了多少遍,战后发现那里每平方米土地炮弹等金属碎片竟达500至1,250片。后来苏联把那个山冈建为纪念地,中心是巨型塑像“祖国母亲在召唤”。塑像本身高52米,所持之剑长33米,总高度85米。从山冈下到塑像前共200级台阶,象征斯大林格勒战役浴血奋战的200天(从1942年7月德军“B集群”发动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的战斗算起)。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苏两军都投入了大量兵力,德军第6集团军和苏军第62集团军只是其中一部分,不过二者都参与了战役全过程,而且是城市巷战的主力,它们的历程具有代表性。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集团军级单位,比德国一般集团军大两倍;苏军第62集团军则是二战期间新组建的队伍。1942年5月苏联“大本营”组建总预备队,其中第7预备集团军后来被派往斯大林格勒,更名为第62集团军。由于表现突出,战役结束后(1943年4月)改称第8近卫集团军(即荣获列宁勋章的第8近卫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