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自由的旗帜飘扬在整个欧洲上空”(第6/13页)
“我知道。”
“——一篇演说,声称他们已经宣布德国军队无条件投降。”
“我们知道。”
“那总统和我还有什么用呢?世界上似乎只有我们两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说他将不得不亲自在下午六点发布这个消息。
“您还没有征求乔大叔的同意吧?”莱希再次强调,没有斯大林的同意,杜鲁门不会发表任何声明。
“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继续拖延……这种态度太愚蠢了。”丘吉尔重复道,他再也不能推迟对这一消息的公布了,“全世界都知道了。”
“现在他们都知道了,没错,先生。所有人都知道了。”
一个小时后,丘吉尔又打来了电话。
“我们和艾森豪威尔联系过了,并且跟他谈了谈。”莱希说,“他说他的指挥部还未宣布此事,只有当伦敦、莫斯科和美国发表了声明,他才会对外宣布。”
丘吉尔答道,伦敦群众正在聚集:“必须宣布这一消息……”
“我了解您的困难,但我不能告诉您该怎么做。”莱希答道,“不过,总统说,没有斯大林的同意,他不会发表任何声明。”他答应,莫斯科的消息一到,他就立即通知丘吉尔。
“一定要告诉总统我有多痛心。我希望我们可以同时发表这一声明。”
“我会把您的话转达给总统。”
“我认为我不能再拖延了。”
“我对此表示抱歉。”莱希说。
伦敦人越来越焦急地等待着丘吉尔的正式声明。六点刚过,三架“兰开斯特”式飞机从城市上空低低地掠过,投下了红色和绿色的照明弹。盟国的旗帜开始出现在商店和住宅里,数千名市民涌上了大街。
将近两个小时里,人群一直在原地乱转。接着,期待多年的声明由英国新闻部发表了:明天,将是结束欧洲战争的胜利日。但是,对于伦敦人来说,战争今天晚上就结束了。欢腾的庆祝仪式开始了。从皮卡迪利大街到沃平,篝火熊熊燃起,映红了整个天空。拖轮、汽艇和小船喧闹地沿着泰晤士河上上下下。皮卡迪利广场挤满了一边跳舞一边欢呼的狂热的人群。当焰火蹿上天空之际,陌生人互相拥抱,人们唱起了《滚酒桶……蒂帕雷里……洛蒙德湖》和《祝福大家》,有的合拍,有的不合拍。长长的队伍在大街上蜿蜒而行,边朝王宫走去边齐声高唱:“我们要国王!”
纽约的庆祝是无声的。他们还需要在太平洋地区打赢另外一场仗。此外,由于十天前过早地散布了和平的谣言,现在人们普遍怀疑消息的真实性。不仅如此,很多人还回想起了1918年那次假停战。(5)
此时,那个挑起这一切的美国人爱德华·肯尼迪,已被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无限期中止了发布其他新闻的权利。但是,这并不能宽慰在巴黎的其他记者。德鲁·米德尔顿发给《纽约时报》的一封电报代表了他们的心情。他说,这整件事情是“战争史上最大的一场闹剧。我烦死了,受够了,气极了,恼怒不堪”。
在奥斯陆,挪威人公开挑衅德国占领军,以此作为庆祝。维德孔·吉斯林(6)仍然留在王宫里。他的名字已经成了叛徒的同义词。此刻,他正在接见莱昂·德格雷勒。德格雷勒从德国逃了出来,途经丹麦来到此地,打算继续与布尔什维主义斗争。吉斯林面目浮肿,眼珠紧张地转来转去,不停地用手指敲着桌子。在德格雷勒看来,他似乎不堪重负,已被完全掏空了。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吉斯林只是与德格雷勒聊了聊天气。离开的时候,德格雷勒的幻想已经彻底破灭了。他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坚持到了惨痛的最后。但是,现在他可以去哪里战斗呢?
他来到王储奥拉夫的宫殿,拜见帝国驻挪威总督约瑟夫·特波文博士。(7)一名身穿制服的总管一如往常地给他们端上了饮料。特波文的小眼睛像希姆莱一样眨着,严肃地说:“我要求瑞典为你提供政治避难,但是被拒绝了。我希望用潜艇送你去日本,但是投降非常彻底,潜艇无法离开港口。”不过,还有一架施佩尔部长的私人飞机,“你今晚愿意冒险飞往西班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