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元首死了”(第3/13页)
纳粹主义的“光荣思想”就要终结了,“和它一起终结的,还有我这辈子所见过的美好的、崇高的、善良的一切”。她继续说道,一个没有希特勒和国家社会主义的世界,是不值得生存于其中的。这就是为什么她把孩子们带到了地下掩体里。对于战败后的生活来说,他们太善良了,根本无法承受,“仁慈的上帝会明白,我为什么要让他们舍弃那种生活”。
她说,前一天晚上,元首把他自己的党徽别在了她胸前,那使她感到无比的骄傲与快乐。“希望上帝给我力量,让我完成我最后也是最艰难的职责。”她写道,“我们现在期望的只有一件事情:忠心地为元首而死,并且和他一起结束我们的生命。”这样的结局是“命运的恩赐”,她和“爸爸”过去从不敢期望于此。
“我亲爱的儿子,”戈培尔夫人最后写道,“为德国而活下去吧!”
3
在旧金山,为成立联合国组织而召开的会议仍在进行之中。安东尼·艾登与英国代表团在马克·霍普金斯酒店八楼举行了他们的第一次会议。
“顺便说一下,”在向同僚们简要介绍了波兰问题之后,他说,“有一条来自欧洲的消息可能会让你们感兴趣。我们从斯德哥尔摩获悉,希姆莱通过贝纳多特提议,他要率德国向美国人和我们无条件投降。当然,我们要让俄国人也知道此事。”
他的态度非常漫不经心,以至于大多数听众都对此无动于衷。不过,杰克·威诺克,一名年轻的新闻官员,却暗暗想到,我的天,多好的一个题材!回到设在佩利斯酒店的指挥部之后,他发现报纸上并没有谈及这一投降提议。他推测,伦敦的某个人肯定是“在开关上睡着了”。
就是这个题材,他自言自语道,有了它,一夜之间就可以结束战争。但是,如果他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并且被人查出来,那么,他的仕途便将走到末日。他怀着满心沮丧去睡了。
4月28日凌晨一点左右,他被路透社的保罗·斯科特·兰金打来的电话吵醒了。“发生什么事了吗?”兰金问道,“我要为今天下午的报纸找些材料。”
威诺克犹豫了一下,然后决定碰碰运气。所有的报纸都会转载路透社的电讯,英国广播公司也会播发。威诺克将希姆莱提议的细节都告诉了兰金,并要求他不要透露消息来源。
“那当然。”兰金向他保证。接着,他在佩利斯酒店的大厅里,用电报将这条消息发回了通讯社:
昨日,这里的官方权威人士透露,据斯退丁纽斯、艾登和莫洛托夫得到的消息,希姆莱保证德国无条件投降的信件已送至英国和美国政府,但并未发给俄国。据上述权威人士透露,希姆莱已通知西方盟国,他可以安排无条件投降,他本人赞成这一解决办法。兰金。
电报未经审查便传到了路透社。当美联社驻旧金山记者杰克·贝尔得知这条最重要的战争新闻已经被人抢了先时,他把会议代表汤姆·康纳利参议员逼到角落里,要求证实这一消息。几分钟后,美联社的一条题为《投降》的新闻简报发布了。
美联社旧金山4月28日电,一位美国高级官员今日证实,德国已无条件向盟国政府投降,正式公告即将发表。
旧金山《呼声报》出版了一期号外,头版的通栏大字标题是“纳粹投降了”。几份号外被带到了歌剧院,莫洛托夫正在这里主持大会的一次会议。代表们开始四下奔走,争相祝贺。然而,莫洛托夫瞥了一眼报纸后,只是正了正他的夹鼻眼镜,然后敲了敲他的小木槌,让大家遵守会场秩序。
在华盛顿,白宫被电话铃声淹没了。兴奋的人群迅速聚集在一起,唱起了?上帝保佑美国?。在马路对面的布莱尔大厦,杜鲁门打电话给正在家里的海军上将莱希,让他向艾森豪威尔核实这一消息。莱希打电话给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的比德尔·史密斯。“有报道说,德国人已向艾森豪威尔要求停战。”他说,“但是没有任何官方消息,事实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