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线潮涌(第4/13页)

漫长的队伍在越来越高的雪堆中缓慢前行。大多数时候,是那些年轻的农场奴工推进了队伍的行程。他们中有法国人、波兰人,还有乌克兰人。和他们的主人一样,此时他们也急于远离身后的俄国人。不仅如此,过去主人们对他们大多数人都不错,所以,如今他们决心要将“他们的”家人带往安全之处。

不过,与再往东二百五十英里那些正试图逃离东普鲁士的人相比,这些逃亡者算是幸运的了。当地纳粹党领袖埃里希·科赫宣称,东普鲁士永远不会落入俄国人之手,严禁向西转移。但是,在切尔尼亚霍夫斯基闯过了边界之后,几个勇敢的地方长官便开始公然反对科赫,命令自己的百姓出逃。百姓们即刻动身,此时,他们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正在齐膝深的大雪中艰难地前进着。他们唯一的愿望,是将来势汹汹的红军抛在身后。

奥斯威辛集中营看上去清白无辜,甚至还有几分吸引人。几排整齐坚固的砖房,街道两侧种着绿树,前门上方挂着一条大字标语:“劳动使人自由。”这里曾经关押了二十多万战俘,但是当红军到来时,只剩下五千人了,而且他们虚弱得甚至无法鼓掌欢呼。其他的幸存者早已被逼步行或乘船去了西部的其他集中营,以防他们被解救。在过去的一周里,党卫军焚烧了几个库房的鞋子、衣服和头发,目的是掩藏大屠杀的痕迹。1941年夏天,希姆莱对奥斯威辛的指挥官鲁道夫·赫斯说:“元首下令,要彻底解决犹太人的问题,而我们党卫军,要执行这一命令。”奥斯威辛是最大的死亡营,因为它远离公众的视线,又有极其发达的公路、铁路网。

赫斯是一名非常认真严谨的党卫军成员,在占地四十平方公里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里,他亲自监督了三个中央集中营和三十九个卫星集中营尽可能多地行刑。他想为部下做出优秀的表率,并且“免遭‘己所不欲,却施于人’的指责”。因此,从犹太人的车队抵达铁路调车线,到焚烧他们的尸体,赫斯一直身处第一线,高效地进行工作。在路上,党卫军就选出了大约两千名男人、妇女和儿童,并告诉他们要去淋浴室,然后把赤身裸体的他们赶进了毒气室。有些人猜出了真相,犹豫却步,于是便被棒打狗咬。

抹去一切屠杀痕迹的努力持续到了1月27日清晨。那天,所有毒气室和五座焚尸炉全部被炸毁。然而,尽管如此,也无法消除过去四年来这里所发生的一切的可怕证据。虽然大火焚烧,炸药轰炸,但红军仍然发现了几吨重的牙刷、眼镜、鞋子和假肢,以及埋着数十万人(6)的大墓穴。

4

首批难民的车队带着有关红军暴行的故事到达了柏林郊区,恐慌的巨浪顿时席卷全城。不过,很多市民仍然相信戈培尔(7)的诺言:几件神奇的武器将在最后时刻拯救德国。值得盟军庆幸的是,V-2型火箭直到去年秋天仍未能付诸大规模使用,否则,按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说法:盟军在法国的登陆“很可能被一笔勾销”。然而眼下,由三十四岁的韦纳·冯·布劳恩博士领导,在佩内明德火箭实验中心进行开发的V-2型火箭,正在给伦敦、安特卫普和列日带来浩劫。最近,布劳恩重新检查了一枚多级火箭的初步设计,用一枚带翼的V-2型火箭作为上面的一级。这一级位于助推火箭的顶端,可以将卫星送入轨道,或是攻打纽约——当时更为流行的一个概念。

制造这些神奇武器的负责人之一,瓦尔特·多尔贝格尔少将(相当于美国的准将),此时正在柏林召开一次会议。他刚刚被委以重任,要负责生产一种导弹。这种导弹可以万无一失地摧毁任何企图攻击德国的飞机,并且终结盟军的空中优势。在仔细研究了这一领域中进行过的多次实验之后——由无制导防空火箭到从地面或空中发射的远程遥控导弹,“多尔贝格尔参谋部”的十名成员得出了结论:他们成功的唯一机会在于,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少数几个项目上。他们一致同意仅保留四枚制导防空火箭:瓦格纳教授的“蝴蝶”;一枚与之类似的能达到超音速的火箭;克拉梅尔博士的“X-4”,一种由飞机发射的导弹;以及“瀑布”,一枚正在佩内明德开发的由无线电控制的大型火箭。多尔贝格尔小组更达成进一步的一致意见,所有与制造这些武器相关的工厂、技术研究所和研发中心都要迁至德国境内,尽可能地远离战区。比如,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佩内明德,它很可能将在几周之内被朱可夫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