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蛮族与基督徒(第2/4页)
罗马帝国的舞台正缺乏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此时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发出请求,希望能够在罗马帝国境内定居。他们已经离开了日耳曼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冻土地区,为寻找新的土地而来,而富饶的东罗马帝国恰恰拥有广阔的领土。他们许诺会以军队交换土地,皇帝很高兴地同意了,允许20万哥特人越过帝国边境,向着他们在色雷斯的新家园进发。
理论上讲,瓦伦斯的计划是依靠日耳曼军队来支持脆弱的帝国军队,同时让饱受破坏的土地重新恢复人烟,这是个很完美的办法,但一开始一切就偏离了正轨。东罗马帝国政府实在无力接收如此庞大的移民潮,瓦伦斯也不愿费心率先做出什么尝试。提供给哥特人的大量食物在到达时就已经开始腐败,或者质量低下,根本无法食用。当地的商人对这些饥饿的新移民百般剥削,有些地方长官甚至将这些移民绑架,卖作奴隶。这一切都突破了哥特人忍受的极限,他们选择了爆发反抗。
瓦伦斯目光短浅的政策无疑是这次大灾难的罪魁祸首,他写信给侄子格拉提安,计划共同发动战争,378年8月,4万精锐大军沿厄纳齐雅大道出发,打算给这些外来人一个教训。当他逼近哥特人靠近阿德里安堡的营帐时,他得到了一封错误的战报,战报声称哥特人只有1万兵力,因此瓦伦斯决定立刻展开进攻,没有亲自确认这封战报的正确性。他把警惕性抛诸脑后,一门心思想要阻止格拉提安与他瓜分战胜哥特人的荣耀,因此召集全部兵力全力出击。这无疑是个灾难性的失误。天气反常地炎热,罗马大军被如火骄阳炙烤,因长途行军而精疲力竭,根本不适于立刻开始作战。东哥特的骑兵团无情地横扫了罗马军队,轻易地破坏了他们的队列,将所有逃生的希望都彻底浇灭。当屠杀结束时,瓦伦斯和他三分之二的军队,以及罗马帝国不可战胜的神话,都和血流成河的景象一起,被践踏在哥特人的铁蹄之下。
这是4世纪最为惨痛的军事灾难,也彻底拉开了各方蛮族大举入侵罗马边境的序幕。东罗马帝国政府很快屈服,军队溃不成军,皇帝也一命呜呼。哥特人对罗马的军队完全嗤之以鼻,他们在东罗马帝国境内四处肆虐,对主要城市展开进攻,甚至威胁到了君士坦丁堡。惊恐的农民成群结队地逃离了他们的农场,从周围的山上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可怕的外来者毁坏他们的家园,将他们毕生的心血付之一炬。市民则挤在城市的高墙之后,祈祷能够得到解救,但帝国政府在瓦伦斯突然死去之后也同样束手无策。如果救世主再不到来的话,伟大的罗马帝国注定会不堪重负,彻底崩溃。
此时,一个看似平凡无奇的人用伟大的精神打破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在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一位退役在家的将领站出来拯救了帝国。他的名字是狄奥多西,尽管他此时只有30余岁,但已经接受了非常优秀的军事教育。狄奥多西生于西班牙的一个军人世家,在青年时代他就已经平定了不列颠尼亚地区的叛乱,并在多瑙河下游地区作战。在阿德里安堡的灾难来临之际,帝国苦于没有更为优秀的将领,西罗马帝国皇帝格拉提安推举他成为共治皇帝,令他去平复帝国东部的混乱。
许多人都告诉狄奥多西这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狄奥多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怀着极大的热忱和坚定的信心。为了更替军中流失的2万老兵,他开始大规模征兵,促使每一位年轻力壮的男性从军服役,甚至包括那些为了逃避征兵把自己弄残的人。当通过这个举措仍然无法招募足够人员的时候 ,皇帝不得不铤而走险,采取危险的办法,也就是招募那些哥特人中的背叛者,用蛮族军队来扩充自己的兵力。这一步险招非常奏效,公元382年,在经过漫长艰苦的抵抗之后,狄奥多西迫使哥特人与罗马帝国签订了和平条约。狄奥多西践行了之前的承诺,允许哥特人在罗马帝国定居,代价是派2万人到罗马帝国从军。这无疑是继续承担风险的策略——让一个拥有主权的民族定居在帝国的边境内,但狄奥多西避免了东罗马帝国的覆灭,同时一口气解决了人力需求的问题,这就足够值得庆祝了。确实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响起,反对让帝国军队“野蛮化”,他们质疑如果让这样一支强大的日耳曼力量深入到军队之中,带来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产生的帮助,但这样的声音在现实面前很快就消弭于无形。毕竟,移民对帝国而言确实是强大的力量,其中有些强大的统治者甚至来自远至非洲和不列颠尼亚等地区。连狄奥多西本人的出生地西班牙,曾经也被称为蛮族之地,现在该地区已经深度罗马化,与奥古斯都时代的意大利全无分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