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奇言妙语(第22/28页)
最后,唯有侍中钟雅还守护在皇帝旁边。
有人在逃跑前对钟雅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您性情亮直,必不容于叛贼,何以坐而待毙?”
钟雅答:“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自逃遁以求平安,这样的话我害怕古代的史官董狐会找上门来!”
这是在说给庾亮和王导听吗?
庾亮、王导,国之重臣,此时竟不如钟雅!
后来的事果如那个人所预料:在石头城,苏峻的部下任让当着皇帝的面斩杀了守护在一旁的钟雅。
晋成帝哭着喊:“还我侍中!”
任让不搭理。事平后,陶侃与任让有旧交,恳请皇帝赦免。成帝愤怒地说:“任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谅!”
苏峻之乱历时一年多,给东晋的京城建康地区造成了巨大破坏。
乱平后,王导重新执政。但他表现出的懦弱已令其晚年名誉减损。此时,庾亮因逼反了苏峻而不太好意思在朝内任职了,自请为豫州刺史,镇芜湖。
庾亮去世时,大臣何充说:“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怀怎能平复!”
但名僧法深却这样评价庾亮:“人谓庾元规是名士,我以为其胸中只有柴棘三斗许!”
当然,这个事件也有所得:温峤、陶侃、郗鉴的才华和能力得到检验。其中,郗鉴于战争中强化了京口的地位,令其成为建康的犄角,致使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荆州的强藩不敢轻易东下。
最后,说说第三个侍中的故事。
这位侍中叫虞啸父,是晋孝武帝时代的人。一次,孝武帝随口问他:“虞爱卿,你久在门下省为官,也没听说你贡献过什么。”
皇帝的意思是,你好像没有献过良言啊。
虞啸父是浙江富春人,离大海特别近,看着皇帝的样子,似有所悟,马上拜倒在地:“陛下,现在天气还暖和,鱼虾螃蟹还没长大,等它们够个儿了,我一定叫人打捞献上。”
皇帝抚掌大笑,他还能说什么呢?那就这样吧:等着你的海货。
聪明小孩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这是一则风趣的小令。
张吴兴即吴兴太守张玄之,少以聪颖著称,后与谢玄齐名。
在他八岁那一年,正赶上换牙,门牙掉了。有一位名士路过其家门口,此前也知道张玄之是个不凡的小孩,于是故意戏弄:“你嘴里怎么开了个狗洞?”
张玄之头也没抬,应声而答:“正是为了让你这样的人从此出入!”
张玄之聪颖,当然还有比他更厉害的,比如叫作顾敷的。两个孩子都是大臣顾和的外孙。那一年,张九岁,顾七岁,顾和带他们去寺院里玩。在佛像前,有人在哭泣,有人则没有。顾和就问为什么。张玄答:“被佛呵护的人在哭泣,反之则不泣。”
顾敷说:“不然。忘情者不泣,不忘情者自泣。”
显然,顾敷的回答更清妙,高拔于世俗的理解。
从公于迈
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从猎,将其二儿俱行,庾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时年七八岁,庾谓曰:“君亦复来邪?”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孙盛是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东晋最负盛名的史学家,《晋阳秋》和《魏氏春秋》的作者,同时还极善于清谈。他小时候,正逢永嘉之乱,随族人过江,成年后,一直在将军幕中,先后经历陶侃、庾亮、庾翼、桓温,做参军和主簿这样的差使。
在桓温幕府时,恰逢平蜀克洛,以功封侯,官至长沙太守,后又调往建康任秘书监。孙盛性耿直,虽长期在桓府工作,但并未刻意取悦桓温。在他的名著《晋阳秋》中,孙盛记叙了桓温北伐前燕时的枋头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