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八大顾命,去其二矣!(第3/5页)

逝者已矣,叹息无用,夏侯惇现在最担心的,是因为这件事情,闹得曹、萧两家关系决裂、进而刀兵相向,那就大大的不妙了,故而趁着探病之机,苦口婆心的劝说曹丕,千万不要再冲动行事了!

曹丕熟读经史,自然知道汉宣帝、汉质帝的事情,两位帝王统治期间,都遇到过权臣当道的情况,其结果却截然相反!

汉宣帝-刘病已,是前汉第八代君主,本是一位没落皇太孙,由权臣霍光一手推上皇位,虽然做了大汉天子,可实权仍操纵在霍光手中,而这位皇帝的办法就是一个字--忍!

霍光名为大司马,实则掌握国家大权,凡事自专自断、并不启奏,汉宣帝忍了!

霍光不顾君臣大礼,竟与皇帝同车出行,接受文武群臣跪拜,汉宣帝也忍了!

最后霍光的继室夫人,毒杀了皇后许氏,迫立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为新皇后,这可是杀妻之恨啊,汉宣帝还是咬牙忍下了!

…………

这一忍就是整整六年,直到霍光病逝了,汉宣帝逐渐羽翼丰满,这才突然发难了:废黜了霍成君皇后之位,又逼其自尽冷宫,而后尽灭霍氏满门之人,就连出嫁的女儿、女婿也没放过,长安城内有数千家人被灭,可谓是雷霆手段、血雨腥风!

后世提起汉宣帝来,无不推崇其城府极深、生性隐忍,把帝王之术玩的淋漓尽致!

汉质帝-刘缵,则是后汉第九位君主,本是渤海孝王-刘鸿之子,汉冲帝三岁驾崩,群臣推举了刘缵继承帝位,不过也是个傀儡皇帝,实权操纵在大司马-梁冀手中!

可惜汉质帝不懂隐忍,竟然在一次大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称粱冀‘此跋扈将军也!’

结果就是,汉质地八岁登基,九岁驾崩,死因‘不明!’

两位汉家皇帝,都面对权臣当道的局面,却是一胜一败、一生一死,正好给后世人君帝主,提供了正、反两个好榜样!

夏侯惇提起这两位皇帝,就是要曹丕以史为鉴,不要急于行事了,霍光是大司马、梁冀是大司马,萧逸恰好也是大司马!

而论起文治武功、权谋之术,后者更比前两人厉害的多,其势力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活着的时候,尚且难以压制这头贪狼,又何况是曹丕呢?

斗智斗力斗狠,曹丕皆不是对手,强行夺权的话,反而引来灾祸,唯一的办法是隐忍,唯一的胜算则是年龄了!

萧逸今年四十岁了,又征战沙场多年,也是遍体鳞伤、血气亏损,按照常理来推算,这种人一般寿命不长的!

而曹丕只有二十六岁,习击剑、好骑射,身体非常强壮,自制力又很强,平时很少近酒色,咋看都是长寿之相!

时间可以变沧海、为桑田,也能让无数天骄化作尘土:秦始皇、汉武帝、霍去病、卫青、霍光……谁也逃不出去的!

…………

“叔父言之有理,孤当戒骄戒躁,隐忍为上,大不了忍上二十年,一定可以把这头贪狼熬死的!”

“那个时候,孤不过四旬有余,正是年富力强、锐意进取之时,必然励精图治,有所作为,让曹家列祖列宗含笑九泉!”

曹丕沉思片刻,咬着牙点了点头,隐忍的滋味并不好受,却是眼前最为稳妥、也最有胜算的策略了。

自己天天掰手指、算时间,只要把萧逸给熬死了,再借用‘推恩令’之法,把萧氏诸子分封各地,庞大的萧氏集团也就土崩瓦解了,从此无人能威胁曹家的政治地位!

可惜啊,谁也不能预知未来,如果曹丕现在知道了,自己只有不到四十岁的寿命,而萧逸一直活到了百岁开外,还是活蹦乱跳的,这位刚刚继位的魏王,恐怕就没活下去的勇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