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4章 稳固发展(一)(第3/5页)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小。
毕竟,只要博浪沙港市不受影响,且冶造局所属的冶城也留在大梁一带,事实上,迁都一事对大梁当地的影响倒也不是很大,充其量就是大梁失去了作为王都的殊荣而已。
于是乎,在朝野各方的协调下,这场因为迁都之事引起的风浪,很快就平息了下来,时间一长,各方人士也就默认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也出现一些顽固的家伙,态度强硬地反对朝廷迁都。
不过这些人,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天策府右都尉张启功”属下的黑鸦众,半夜到这些人的家中走了一趟,将一些这户人家曾经做过的一些贪赃枉法的证据往主人的床头一丢,天亮之后,这些人立刻信誓旦旦地对外表态:朝廷决定是明智,我将全力支持朝廷的决定。
对付这种人,张启功表示他根本不需要动脑子。
相比较而言,对朝廷有意迁都之事最淡定的,恐怕就要属商水郡的魏人了,在魏国国内各郡百姓纷纷自发迁向三川郡的期间,唯独商水郡的魏人不为所动,仿佛魏国的都城无论是大梁也好、雒阳也罢,跟他们都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仔细想想,商水郡的魏人确实有这个底气,毕竟商水郡乃是新君赵润发迹的采邑,且注定日后封赏于新君赵润与秦国公主(秦少君)所生的儿子,连带着“商君”的爵位,总而言之,魏国是不可能忽略商水郡的发展的,因此,商水郡的魏人毫不担心。
更要紧的是,商水县目前乃是“魏楚贸易”的重要枢纽,虽然不及博浪沙港市那样面向整个中原的商贾,但论发展潜力,也注定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地方,根本不需要舍近求远。
此后,在迁都雒阳的争议逐渐平息之后,朝廷便开始了筑建都城的大行动。
数日后,大梁朝廷派出了“户部左侍郎崔璨”、“工部左侍郎谢弦”以及“兵部左侍郎王璨”这三位朝臣组成的队伍,前往雒城,与川雒联盟的首领们商议筹建新都的事宜。
其中,户部负责统算开支、运输建造新都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而工部则负责建造都城,至于兵部,则负责拟绘道路网——由于天策府逐渐取代了兵部原先的职能,如今的兵部,渐渐向后勤辅佐方面发展,比如替魏国的军队蓄养战马,维护国内的兵道、官道等等事宜。
平心而论,即便川雒联盟承担了建造新都的全部花费,但重新建造一座都城,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压力颇大。
主要是人手问题。
川雒联盟内那些富得流油的首领们表示,既然要造,那就要造地最大、造得最好。
这个态度,与朝廷派去川雒监工的冶造局辖下营建司司侍郎陈宕,相当的投脾气。
这也难怪,因为曾经受到某位肃王殿下的影响,冶造局的监工宗旨就是“大”、“猛”、“精”,凡事讲究精益求精,务必要达到目前魏国技术的巅峰。
至于对此究竟要砸进去多少钱,冶造局的官员与工匠们从来不去考虑这种问题:我们又不是户部官员,管它花多少!
于是乎,在川雒联盟诸首领与冶造局官员陈宕的协商下,新都的预估占地面积,一下子翻了几番,吓得户部左侍郎崔璨当场就有点头晕目眩:虽说这次建造新都由川雒联盟出资,并不需要经手国库,但那终归是钱啊!岂可如此浪费……
好吧,其实也不算时浪费,只是崔璨无法接受这种砸钱的行为。
既然新都的面积被翻了几番,所需的人手,自然也是几倍增加,这让工部左侍郎谢弦颇感头疼,因为他发现,这项工程,就算是征募十万民夫也填不满。
而就在这个时候,纶氏部落的首领禄巴隆表示人手方面毫无问题。
原来,这个时候的川雒联盟,与南阳、宛地一带的羯族人又有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