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 雍王的抱负(第2/3页)

这不,当初那件事的后遗症如今就冒出来了:大梁,乃至魏国,不知有多少人期待着他雍王弘誉与肃王赵润的争斗。

虽然雍王弘誉自己能够肯定,那位八弟九成九根本没想过与他争夺魏国君王的位子,可问题是那些人不知道啊,还在傻傻地观望,明显是想等着待肃王赵润出面争位时,争相投靠。

在这种情况下,雍王弘誉如何借扳倒庆王弘信的胜势,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因此,当张启功提议设法让肃王赵润移居商水时,雍王弘誉是有些心动的,毕竟若赵弘润也离开了大梁,那大梁就再无人能与他抗衡,而那些此时正在观望的官员、权贵、世族,相信也就会陆续倒向他这边。

可问题是,老八在大梁住得好端端的,也没有跳出来与他争夺皇位,这个时候却让他移居商水?万一惹毛了那个八弟怎么办,岂不是弄巧成拙?

想到这里,雍王弘誉皱着眉头说道:“这件事暂且搁置,先解决老三再说……这家伙留在大梁才是祸害。”

张启功闻言点点头,说道:“此事容易,先前有燕王弘疆外封山阳,随后又有桓王弘宣外封安邑,虽然我大魏此前已废弃皇子外封,但这一代先例已开,只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将襄王外封即可……顺便,日后还能用相同的办法对付庆王。”

这话听得雍王弘誉暗暗点头。

呵,庆王弘信还奢望有朝一日返回大梁?做梦!

别说他短时间内无法抚平宋郡的民怨,就算他办到了,雍王弘誉也能假借封赐,封庆王弘信一个“宋郡郡王”之类的爵位,强行将后者按在宋郡。

“那……哪里合适呢?”雍王弘誉问道。

张启功闻言笑道:“‘阳翟(di)’如何?去年肃王征讨三川时,据闻有三川羚部落的羯人逃到了宛城,在我大魏国界骚扰作乱,可令襄王坐镇边疆……或者,‘宛地’?”

他知道,雍王弘誉对襄王弘璟当初背叛其投靠庆王弘信,多少还是有些愤懑的,自然不会提一些类似“商水”、“安邑”、“山阳”等富足的邑地。

“……”

听了张启功的话,雍王弘誉的眉头挑了一下。

所谓的“阳翟”,位于魏国“颍水郡”的西边,论地理位置,比当年流放南梁王赵元佐的“南梁”好不了多少,都处于是“川、巴、魏、楚”的交界,属于是既偏远又贫瘠的乡下县城,而且匪患严重,虽然县城人口并不算少,但比较繁华的大梁,可谓是云泥之别。

而“宛地(郡)”,那就更狠了,因为那里根本谈不上是魏国的领土,处于是汾陉塞外、巴国与楚国交战抢夺的土地,混乱程度比南梁、阳翟更甚,倘若襄王弘璟被封到这块,或许连生存都是一个问题。

“宛地?这不合适吧?”雍王弘誉的内弟崔咏皱眉说道:“以什么理由让襄王封到宛地呢?”

张启功闻言笑道:“令其筹划远征巴国如何?”

雍王弘誉与崔咏对视一眼,心中微微一动。

不得不说,尽管这些年来,魏国在韩楚两国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且频频遭到韩楚两国军队的进攻,但即便如此,魏人最恨的——指建国初期真正的魏人——却仍然是巴人。

比如魏国历代君王,无不梦想着使魏国强大后,率军进攻巴国,以报复祖先在东迁途中,被巴人袭击的那段仇恨。

只不过,魏国在中原扎根之后,始终有韩、楚两国这个心腹大患,以至于历代魏国君王皆未能达成这个祖先的遗愿。

可如今,魏国已经强大到能令韩、楚两国不敢肆意用兵,倘若这个时候提出远征巴国,相信定能得到宗府与一大批姬赵氏子孙的支持——不管这些人支持这场战事的目的是否纯粹。

崔咏出身酸枣崔氏,而酸枣崔氏在百余年前,乃是梁国的后人,因此,他并不能理解最初的魏人对巴人的恨意,但雍王弘誉却明白,这个提议的可行性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