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邯郸之败(第2/9页)

白起说:“现在赵国看起来很脆弱,其实现在他们全体军民同仇敌忾,个个拼死,而且其他赵国盟国的援军不久也会开到。这些国家对咱们的愤怒积压得太多了,如果打起来也会个个拼死进攻。再来看看咱们,长平之战,咱们的部队伤亡过半,国内也已经空虚。现在跑过万水千山去打人家的首都,成本已经很高了,要打赢就非常困难。如果一时攻不下,就会形成赵抗于内,诸侯围于外的挨打局面。咱们就只剩下大败一条路可走了。”

秦昭襄王一听:“没有那么严重吧?”

白起说:“只有更严重。反正这仗我是打不赢的。”

秦昭襄王看自己劝不了白起,就派范雎出马。

白起这时对范雎已经感到彻底恶心。你怕我立功,劝秦王罢了我的职务,丢掉了灭赵的大好时机,把无耻之事做得面不改色心不跳,现在居然还有脸来做我的思想工作。有本事你过去打啊。白起就更不愿去了,直接让太医又开了张证明,说旧病复发,需要休养。

秦昭襄王看到白起坚决不去,只得让王出马,代替王陵。王虽然也姓王,但他参加过长平大战,当过白起的副手,应该学到白起的一点儿本事了吧?而且还加了十万部队。都差不多四十万人了,比长平时期也少不了多少。

王带着部队向邯郸疯狂进攻,结果是比王陵败得更惨——直接损失过半,仍然攻不下邯郸。

秦昭襄王一看,这个世界真的不好理解了。他仍然不信邪,这么多部队反复强攻,居然打不败赵国的十万人啊。

他仍然以为,肯定是指挥官不过硬,得中场换人。

换谁?

白起仍然是最佳人选。可他近来一直唱衰秦军,典型的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且还一再推托不去。因此还是另选他人。

范雎这时隆重推出了一个人。

范雎自当秦昭襄王的助手以来,出台的很多政策还是很正确的,除掉太后党,使得秦昭襄王全面亲政;筹划长平之战,连施诡计,是长平大捷的幕后推手。虽然很多人都把长平之功记在白起的头上,但范雎也是功不可没的。但这哥们儿有一个弱点,就是有仇必报,有恩也必酬。

杀了魏齐他的仇算是得报了,但那几个有恩于他的人,到现在他仍然没有报答,他觉得很不好意思。这时,他看到实在没有人可以打邯郸了,觉得该可以把自己的恩人推荐给秦昭襄王了。

这个恩人就是那个郑安平。

人的私心一作怪,再怎么有水平,也会弄出臭招来。去年,为了使白起的功劳不高于自己,让秦昭襄王罢了白起之职,使秦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现在这个私心再出来作怪,推举郑安平来当将军。你听说过这个郑安平有过打仗的经历吗?肯定没有。

但范雎硬是要让他当将军。

不是为了打胜仗,而是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可笑吧?

但秦昭襄王也不管这事可不可笑了,他现在只需要有人出来,帮他去攻打邯郸。

郑安平也不想想,连王陵、王这两个打了无数胜仗的人都打不赢的仗,他能打得下吗?他看到秦昭襄王的任命书一下,笑得脸都歪了,呵呵,老子早就说过,救范雎真的救对了。人家打了大半辈子的仗,经历了无数次的死里逃生,这才当上将军,自己只靠救对了一个人,就成为了最强大帝国的军事领导人之一。

郑安平领了任命书,又带着五万部队以及大量的粮草过去支援王。

此时,邯郸城内也是十分危急,不管是粮草还是兵源,都已经非常急缺,而城外的秦兵却越来越多。

赵国的高层开了个会,最后一致决定,向魏国和楚国求救。

赵孝成王以前没有听虞卿的话,不把合纵当一回事,最后以自己之力独抗强秦,最后败得路都找不见。这时他深刻地认识到,如果魏楚这两个外援不来,赵国只好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