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此消彼长(第12/12页)

当时,生产力还不很高,大家其实都很忙。可现在得放下活路来叫万岁,广大人民就生气了。

齐国本来给宋国打了一把,心里很愤怒,但看到宋康王突然猛得有点超常,所以也不敢乱来。这时,看到宋国内部很不稳定,周边更没有一个友好国家,便下定决心跟宋国大打一场。

宋国人民一看,齐国大军来了,不是四下逃散,就是充当带路党,配合齐国军队的入侵。最后,守城的部队也都放下武器,自动成为良民。

宋康王一看,这才知道麻雀的寓意也不靠谱,谁信谁完。他只得跑路,逃到了魏国。魏国也不跟他计较了。最后,他死在温地。

齐国拿下宋国全境,实力突然大涨。

齐国的这一招,显然大出秦国高层的意料之外。

秦昭襄王知道,如果现在不正视齐国的崛起,秦国的前途就一点儿也不光明了。

不能让任何一个国家在秦国的面前站起来。

如果想教训一下齐国,就得摆脱现在的这个国际形象。

说实在的,秦国这几年来,到处都打,尤其是三晋大地,到处都有秦国烧起的战火。韩赵魏三国对秦国很怕也很恨。

但秦国仍然要忽悠他们,通过忽悠来改变自己的国际形象——虽然不能把自己化装成一个慈善老人,但只要让这几个国家不干扰自己对齐国用兵就OK了。

韩魏两国基本不用理了。

关键是赵国和楚国。

这两个国家要是和齐国捆绑起来结成同盟,那是非常可怕的。

于是,秦昭王亲自出马,在中阳那里与赵惠王举行双边会谈。最后,达成互不侵犯协议。然后又跟楚王在宛城会见。会见同样在友好祥和的气氛中举行,最后达成了结亲的协议。

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圆满结束后,秦国的目的达到了。

于是,秦国下令,派出另一个牛人出马,向齐国进攻。

这个牛人就是蒙武。

这哥们儿的祖籍是齐人,后来移民到楚国。他的老爸是秦国的上卿。他是典型的官二代。但当时的官二代都是很有水平的——如果没有水平,你立马就会从官二代变成草根一代。

他领了任务之后,立刻向齐国进攻,一口气拿下九座城池。

当然,如果你以为拿下九座城池,对齐国的威胁就很大,就达到狠狠地教训齐国的目的,那就太天真了。

齐国的致命伤不在此战,而是在下一场战争当中。

那么,下一战战争又是谁出面开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