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此消彼长(第10/12页)

韩魏两个国家目前是秦国的菜园,秦国正打算不定期地咬他们几口,哪能让他们称帝?赵国是个新兴强国,又是在自己的边上,是目前秦国最大的对手,双方暴发大规模战争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赵国也不能跟他们商量这个事的。

于是,只有齐国了。

齐国离他们很远,再怎么成为敌人,也是间接的敌人。弄不好,他们倒可以在背后当韩赵魏三国的坚强后盾,给自己造成的麻烦还是大的。你被他们隔空打了一拳,而你也只能隔空骂他们几句。这个交易只需要用脚后跟去想,也知道是个彻底吃亏的交易。既然不能交手,那就拉他们下水,让他们跟自己称帝。

秦昭襄王这么一考量,觉得跟齐国商量这个事是非常可行的。而且还有一个妙处。齐国要是称帝了,也会爽歪歪得忘记自己是什么东西了。领导干部一爽歪歪,就会做出脱离群众的傻事来。同样,齐国一爽歪歪,就会觉得自己比其他诸侯高一个档次,以后嘴里的话,就会全是大领导的口气,就会跟有的领导一样,认为级别比自己低一级的人根本不是人——或者觉得人家都是人,而自己不是人。

呵呵,这可是个战略性的决策。

秦昭襄王的这一招儿还真有点儿毒。

他派魏冉拿了他的亲笔信,对齐王说:“现在这个天下,最牛的是谁?就是咱俩了。按目前咱俩的水平和实力,哪还能跟那几个小国家一起混?就让他们当王,咱们称帝吧。你是东方超级大国,就称东帝。我呢,就称西帝。一东一西,号令这个世界。当然,我们做的第一步,就是联合起来,先把赵国猛扁一把。赵国一完,其他的几个国家除了老实之外,没有别的性格了。”

这个信看上去,很有诱惑力。

齐王的两眼也看直了,觉得秦国真的很有创意啊,连这个职务都能创造出来,难怪他们那么强大。

他想,那就称帝吧。

可这时,那个苏代来了。

他就一脸笑容地问苏代:“咱跟秦国一起称帝吧。否则,只有他们一国为帝,就一枝独大了。咱以后处处都矮他们一截。这一截的距离是要多长就有多长啊。这一截是谁也矮不起啊。”

苏代却狡猾得要命,说:“请大王先接受秦国的这个建议,但不要马上就实施。来个看看再说。如果秦国称帝了,人家什么意见都没有,那咱就跟着称;如果秦国一称帝,国际社会不买帐,咱就不称帝。人家看到咱是在跟秦国唱反调,肯定会都说咱们好。这可是个收买人心的大好时机啊。大王一定要好好把握。至于伐赵的建议,也请大王好好想一想。现在摆在咱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跟秦国一起打赵国,一条是咱们自己打宋国。赵国现在不但实力强悍,而且也没有做出什么坏事来让咱们声讨。而宋国不但弱,而且名声大坏——谁打他们都有理由。而且打完宋朝,楚、韩、卫、魏国都对咱们产生惧怕心理。所以,还是打宋好。

齐王一听,觉得他说得真正确。

于是,对魏冉说:“那我就称帝吧。”

可他只称了两天,就宣布这个帝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称的,才称一两天,就天天睡不好觉,还是不称为妙。

秦昭襄王一看,本想忽悠一下齐国,顺便也找到个称帝的理由,让心情爽歪歪一把,哪知,反而被齐国玩了一把。他也知道,自己再称帝下去,国际形象立马完蛋。称不称帝,你的实力也永远摆在那里——以前赵武灵王在别人都升一级称王时,他反而自降一级称君,可赵国也从来不低人家一等啊。于是,也宣布,既然齐国不称帝了,我也不称。

称帝闹剧就此告吹。

帝可以不称,但帝业是不可停止的。

秦昭襄王想,既然跟齐国相约,一起伐赵。现在齐不配合,但自己要是不动手,人家还以为自己怕了,于是,叫白起去攻打赵国。